返回第21章 皇帝的决心(1 / 1)庸疯才子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差不多同时,石崇和石季鹰到了襄阳,直接就住进了官驿。打听之下才知道,征南大将军羊祜,已于,数月前病逝,接镇襄阳的是新任大将军杜预,石崇嗟叹了一回。稍事休整,随即前往将军府拜见,投了名刺之后,即蒙引见。

石崇入室参见,看到上首坐着一位无须老者,面色黝黑,目光凛凛,脖子右侧凸出一个巨大的瘿瘤。石崇早就听人说起过,杜预容貌丑陋,一见之下,仍然心惊。坐定之后,老者非常和蔼的问道:“季伦果然是后起之俊彦。老夫与尔父亦颇相知。你这次来荆州,所为何事?”

石崇朗声答道:“在下奉王安东之命,来拜见征南大将军,只为伐吴之谋。听说将军与羊太傅,为陛下擘画南征之举已经很久了,淮南将士,枕戈待旦,皆愿冲锋陷阵,灭贼以自效。今日眼见吴国运已衰,上下离心,此时正是一统河山之良机,不知道大将军之意如何?”

杜预微微一笑,点点头说道:“陛下之意,恐怕是希望能有一个万全之策,而不是期以侥幸。王益州的水军,尚在训练之中,我江陵当面之敌,还有吴之名将张政,我正在想一个奇谋,要将他除掉。你可以回复王安东,淮南将士,当稍安勿躁,伐吴之机,恐怕近在金秋。”

石崇得到了这个消息,多少有些大喜过望,又聊了一会儿荆州和淮南的风土人情,最后对杜预在修建义仓时给予的支持,表示了感谢,这才起身告辞。

按照计划,石崇转道梁国陈县,最后再去拜会一下豫州刺史王戎。王戎似乎对南下征吴兴趣缺缺,三言两语即顾左右而言他。石崇始终不得要领,只得告辞离去。

(注:梁国,西汉时期皇帝分封的诸侯国,位于今河南省东部,山东省南部地区。)

就在石崇赶回寿春的时候,益州刺史王濬和征南大将军、荆州刺史杜预的两份奏表,先后送到司马炎的桌上。

王濬在奏疏中说道,水军训练已经颇见成效,可一试其功;建造船舰已历时六七年了,有的船已经开始朽坏了;所以希望陛下能够早下决心,开始征伐。

杜预的奏疏则强调:吴国力空虚,长江防守左支右绌,宜打消顾虑,早做决断。

司马炎召来侍中张华,询问河西战况。回答是,马隆大约近期将渡过温水,很快会遭遇到鲜卑叛军的主力,不过并没有马隆发回的军报。

(注:温水,古河流名;其具体流域有多种说法;在此处,应该是《山海经》中记载的“温水出崆峒山,在临汾南入河”;即发源于甘肃省平凉市的崆峒山,后汇入黄河。)

司马炎徘徊良久,又召来太尉贾充和中书令荀勖。这二人的意见倒很一致。他们认为,此时南征并非良机;马隆只是一偏裨小将,率领区区三千人马,万一败亡,鲜卑叛军必定扰动关中;到时候,会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司马炎叹了一口气,说道:“再等等吧。”三人默不作声,跪拜之后退出。

杜预在襄阳等了半个月,居然毫无音信。他实在坐不住了,又上了一封奏表,这次话说的就有些激愤了。他说到:那些反对南征的大臣,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自始至终深度参与此事,到论功行赏的时候,没有他们什么功劳;所以,他们只是随意地反对和阻挠,没有气量和远见;南征我们已经准备了很久,东吴上下,多少有些觉察,一旦孙皓醒悟过来,迁都武昌,修缮城池,则我渡江大军攻城不利,粮草不济,就会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内侍将这份奏疏呈给正在下棋的司马炎。司马炎看后,又递给对面的张华。张华读完,放下书简,轻轻推开棋盘,伏在地上,回奏道:“陛下,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杜征南所言极为中肯,陛下贤明,孙皓昏虐,此时征伐,事半功倍。陛下宜早定大计。”

司马炎有点犹豫地说:“朕深以凉州为忧。”

张华断然回答:“凉州胡寇,逃死而已,进无远略,败则四散;纵然骚扰关中,也不过是癣疥之疾。平吴之后,可乘战胜之威,遣大将西征,灭之当易如反掌。”

司马炎霍然而起,拍拍额头说道:“差点误了大事。张华,拟旨。”

石崇赶到寿春的时候,王浑刚刚接到从洛阳来的密旨,命令王浑麾下全体将士,立即转入临战状态,部队向南集结,加紧训练,秣马厉兵,等候进一步的命令。

石崇没有惊动任何人,悄悄前往王浑府上,详细地给王浑讲述了一路上的见闻,以及与王濬的约定。临走的时候,他提醒王浑说:“应扬州这个人,刚直老练,恐怕会妨碍我们的计划。大人应当有个妥善的考虑。”

王浑点点头,石崇也就告辞回城阳去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