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倭国的深夜饭馆的确是好片子,按理说翻拍也正常,但制作组竟然以尊重原版为理由,一股脑的照搬,最终的结果就是弄出了这样一个五官畸形的混血儿。我堂堂华夏,泱泱大国,又不是没有自己的人文印记,居酒屋文化乃是大和民族的生活缩影,却硬要强行裹上一层中华民族背景的外衣来翻拍,搞得中不中,洋不洋,不三不四,不伦不类,思之令人发笑。”
“生搬硬套!我华夏路边摊啤酒陪烧烤才是正道。”
“这泡面广告植入得好生硬、好尴尬,我从没见过如此大胆的插入广告的电视剧,当老坛酸菜出现的时候,我差点笑喷了。这部剧里面的广告多如牛毛,如此温情的电视剧愣是被改编成广告剧,制作方想钱想疯了吧。”
“严重抗议在广告期间加入电视剧!”
……
各种吐槽和欢乐的段子一时间成为深夜饭馆评论区的主流,汹涌民意,深夜饭馆的水军在多也是无法阻止。
很是看了些评论,周爻长长吐出一口气,心满意足地抬起了目光,微微一笑,深夜饭馆扑定了!
略微调整了下,周爻这才打开草莓网上舌尖上的华夏的页面,一看评分竟是高达“97”分的超级高分,忍不住就笑了起来。
而不出所料,评论区也是一片飘红,各种段子和赞美评论:
“叙述显得更有深入浅出,曲径悠长。节奏上,既注重讲述的故事性,起承转合,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探究的好奇心理,也常有让人猛然一惊的错愕感,此时的一惊一乍让原本平坦的叙事显得有了铿锵的节奏感。舌尖上的华夏绝对是华夏近十多年来难出的精品纪录片!”
“一般而言,美食纪录片往往以介绍美食为目的,但舌尖上的华夏已经跳出了这个窠臼,里面夹杂着地理、风土、人情等,完全颠覆了传统美食节目,没有了加多少克油、盐、酱、醋,再加什么食材的死板方式。它独特叙事的过程,却令观众耳目一新,是美食节目又不像美食节目,里面夹杂很多美食背后的故事,人文气息很浓。”
“舌尖上的华夏跳出了一般美食节目只见食物不见人的窠臼,用普通劳动者的故事串起了民族饮食文化积淀的整个根脉体系,用考究的影像和音乐、充满知识和趣味地描绘各地人们获取食材、料理烹饪、共享美食的场景。”
“这部纪录片不光让我们在荧屏前垂涎三尺,更有流泪的冲动。陕北的饽饽商贩、查干湖的捕鱼老者、彩云之南的火腿匠人、兰州的拉面师傅等,每一个鲜活的个体背后都洋溢着朴实的气息。”
“舌尖上的华夏的主线采取了大范围的跳动,地域与地域之间的不同,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材料与材料之间的不同,中间穿插着一个个真实饱满的小故事,从架构上摆脱了传统国产纪录片说教科普的套路,通过镜头直接的吸引观众对于饮食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传承与关注。”
……
“每晚八点,默默的泡一杯泡面,再打开电视,锁定纪录频道。没办法,谁让方便面和舌尖上的华夏更配呢。”
“屏幕里的美食看得爽,却又有无法吃到的煎熬,于是一时煎熬一时爽,一直煎熬一直爽……”
“舌尖上的华夏让我彻底明白了一件事,我们为什么不能放弃华夏每一寸国土?因为谁不知道那里会长出什么好吃的!”
……
这些衷心的评论和段子,只看得周爻眉开眼笑。周爻正要继续看下去,忽然手机响了。
周爻才接通电话,电话那头传来了陈金刚大吼大叫的声音:“小周!奇迹!奇迹啊!我们的纪录片收视率破2!火上天了!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