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文远再道:“这样也就是轧棉仓的棉花轧完了,再把轧棉仓拉开就可以停车了!”
说着,把活仓拉开,轧棉车停止运转。周围所有人都“啧啧”稀奇。
姜微蓝也一个劲地道:“这个好,这个好,再也不用费力登车了。”
江文远指挥着让她操作一次,倒也并不是多难的拐杖作,加之她之前就是轧棉工,没用怎么指点就能熟练操作了。
再之后,她又教其他人,直到学徒都能熟悉操作轧棉车。
自宋元时期黄道婆改进轧棉工艺,改手滚式为脚踏式,虽然操作上更为省力了,但是仍然没有独立的工作系统,要移动托棉板,还要手动挑棉籽,还要扫辊。
江文远改进之下,让其形成一个系统的工作组,过程中不需要再推棉板,也不用再扫辊清棉花,大大提高了轧棉速度。
之后国内的一些小型轧花机,其实也就是这种轧棉车为原型。改革开放初期,这种小型轧花机仍在使用,不过是以电力为驱动。
在轧棉坊建成后的第四天,徐记油坊也建成了。
徐掌柜和江文远一起研究榨油工艺,先试验了先炒棉籽的方法,但是发现这样的工作过于麻烦,因为棉籽上仍有絮,容易炒着,最后又改用成油提炼法。
即是先把棉籽油炸出,再由大锅烧火提炼,这样不但能去除棉腥味,也能把表面的泡沫捞出,让油质更清纯。
至于榨油,江文远设计榨油车之时,便已经进行了全面考虑,过程中几乎不需要人为操作,只要一名弟子往里续入棉籽就可以了。
棉饼会从一个地方涌出,棉籽油流向下面的容器中。
这种椎式榨油车本就有先进性,不但省力,而且效率很高。同期其他作坊内的一些榨油设备往往是以两个石板石糟,再以绞子绳加劲,不但麻烦,而且效率不高。
之后的一段时间内,是清帮弟子最为幸福的时期。
因为自己就生产油,而且价格不高,漕田上又有自己种的菜,几乎每天都炒菜,这在当时的生活中,也是平常农户人家不敢想的。
因为很多农户连主粮都解决不了,就别说炒菜了。
而且不但清帮不但吃得好,还穿得好,制衣坊做出来的衣服已够帮内弟子每人一套了,更有很多弟子穿新衣吃饭之时感动得鼻涕眼泪直流。
前段时间,让俘虏们在附近集镇上建的房屋也都好了,又一连在洲内连开二十多家粮油店。因为棉油便宜,附近农户争相购买,一时成为紧俏商品。
那时间可没有专家说棉籽油中有害元素多,什么棉芬损害精子不利生育、甚至致癌等等的说法,只知道吃着香又便宜。清帮也因此增加了很大一笔收入。
棉籽油一度成为民间的主要用油,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慢慢淡出市场,近期又有一些棉籽油生产商在宣传棉籽油的好处,说是其能抗癌、清血等等的好处,说是能把棉芬等有害物质清理出去等等。
本以为这样也就坐等赚钱了,但是一月未过,又有新问题出来了。
因为江文远为了棉籽油而轧棉,轧出的棉絮则一度积压,弄得轧棉坊内堆的全是棉絮,最后都进不去人了。
姜微蓝又去找江文远,对他道:“弟弟呀,这么好的棉絮扔了实在可惜,但是不扔又极占地方,这可怎么办呀!”
她之前就从事轧棉工作,对棉絮有特殊的感情。
江文远叹了一声,一时也不知怎样处理,转头去看姜微蓝时,见她仍穿着旧时衣服,补丁都打了两三层。
虽然制衣厂已经让帮中弟子们每人一套衣服,却没有特意做女性的衣服,以至姜微蓝、管香罗、无依还有一些刚入帮的女弟子们仍穿着旧衣服。
江文远道:“苦了姐姐,走!我让麻杆刘给你做套衣服!”
拉着姜微蓝就走,姜微蓝道:“我是来找你说棉絮的事情,谁让你给我做衣服了?”
听见这话,江文远一愣,喃喃道:“棉絮……衣服……棉絮……衣服……”
突然跳起来道:“对呀,布,再开一家织布坊就可以了!”
因为想到了解决办法,更加高兴起来,拉着姜微蓝连跳了几跳,来到制衣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