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0章:便携梳妆盒(2 / 2)焚天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是这份担心很快就被桌子上的便携梳妆盒掩盖了,伸手抚摸着,细看盒子内外,痴痴地道:“他怎么设计的东西都这么好呢,这东西好方便,好实用,女孩家出门梳妆是最麻烦的事,人家的梳妆用品用不惯,自己的又没有带,如果之前行船时能有这盒子,我也不至于蓬头垢面,……”

刚说到这里,便听门外有人叫道:“大小姐!”应着声音,许三和苏小个子走进屋来,他两个在房外已经等待多时,终于等到江文远离开。

面对这两人,管香罗顿时换了一张面孔,转头说道:“大呼小叫做什么,什么事?”两人顿时调整好了站姿,恭恭敬敬地低下头道:“大小姐,能不能把你的盒子让给我们!”

管香罗连忙把那盒子护住:“休想,这是江先生特意送给我的!”

许三道:“大小姐误会了,我们只是想复制这梳妆盒,好卖给更多的人,是用它来做生意!”

管香罗放松下来,心里默想:“这可是他特意送我的礼物,如果让拿去复制,我也就不是唯一的了;但是若让拿去复制,会让众船工多赚些银钱!”

许三连忙央求:“大小姐,这可关乎到我的生计,我是穷得都揭不开锅了!”

管香罗道:“你穷得揭不开锅?近来就数你发财了,没腿厨案的活你现在还越做越多吧,而且每家省柴灶砌完后都要你一个厨案,前次的开门器也有你的份,竟然还说你揭不开锅,那是你根本就没有锅,老在我们兴武六蹭饭吃!”

许三被说的低下头来,近来一段时间的确是他接的活最多,的确也赚了很多钱,苏小个子说道:“但是我真的需要这上面漆匠的活!”管香罗也是热心肠的人,对船工有真实感情,最后终于点了点头,说道:“好吧,还需要把我这个拿走吗?”

许三道:“这倒不用,我们有江先生的图纸,只要大小姐同意便可。”

梳妆盒自唐代便有,被称为奁,但是因为其体积过大,大户人家使用还可以,社会底层的普及量没有多大,因为底层农家的女孩只是一把梳子几片口红,至多就是几盒胭脂,那么大的奁反而成了累赘。

江文远改进之后,体积过小内部结构没有那么复杂,整个盒盖背面的镜面让映照空间变大,到后来玻璃镜普及,这种梳妆盒一直流传,直到两千年前后,这种盒子还被当成结婚礼物送,现在网上仍能买到。

就当时来说,铜镜虽然也有,但是价格太高,以金箔漆来做镜面,能让成本更大程度上降低,因此许三他们做成之后的价格并不是太高,一度受到附近女孩的喜欢,风靡整个太平洲,最后漫延至太平洲以外,很多商贩都来这里进货。

竟让许三和苏小个子忙不过来,幸好,一些原来离开船帮的船工们在外混不下去,听到兴武六的名气有些又回来,许三便招他们为学徒和帮工,正好解决了用工问题。

因为来进货的商家多,带动整个太平洲都繁荣起来,而江先生之名不但在太平洲家喻户晓,而且还随着产品传到了外地。

虽然市场范围扩大了,但是许三收的帮工和徒弟更多,把所有的制作细节都讲给了他们,他自己得闲之下,仍然有时间来缠江文远,而且还都是带上茶点等物,让江文远再为他设计产品。江文远实在没有办法了,便为他设计了一套连环椅。

所谓连环椅,就是把椅子都制成同一尺寸,让椅子和椅子能扣着连接在一起。

这种椅子比平时的椅子更低,只有小腿高,这是江文远所在时代喝茶之时的茶机茶椅,被江文远稍作改进,椅子的宽度是一尺五寸、深度为一尺九寸,椅背高一尺六寸,而且桌椅的面是排撑式,不易落上灰尘和茶水。虽然没有更多的装饰和花纹,但样式新颖。

江文远设计之时,连榫卯都给许三画好了,通过榫卯把椅子横向连接起来,连接四张椅子就能在上面睡觉,说白了也就是现在沙发,虽然此时西方的沙发已经流入中国,但也只是上层人士在用,因为其价格很高。

江文远设计的这种连环椅,没有海绵或者是弹簧加入,就是硬木。如果是单买一张椅子,也就只是一个椅子,如果是几张连接在一起就是沙发,两张椅子配一张茶几,茶几也能组合,单张是正方形的,组合之下就是长条桌,属于一物多用。

许三看后,自然十分喜欢,连声感谢之后拿着图纸走了,几天之后就投入生产,又联合苏小个子上了漆。投入市场之后,也极受欢迎。有很多商家儿争着来提前订货,让许三收订金都收得手哆嗦。

高兴之余许三把兴武段所有房间的桌椅都换了一遍,全部都改成了这种新式桌椅。

很多兴武段的船工使用了之后,又对江文远连声称赞,不但看上去一体,而且坐着也舒服。有些船工竟坐在上面不愿起来。

前段时间开办的“兴武帮米面坊”也已经闯出名气,现在不只是周围的一些农家来这里舂米磨面,而且周边一些粮店也来这里做加工。这天就来了一个超大型客户,是镇江府谢记米行的谢掌柜,用大车拉来三千斤稻谷。

见是这么大的客户,管大亲自接活,还带着平时极少露面的江文远,这谢掌柜早就听说太平洲开了一家米面坊不用人力畜力,出于好奇之下,才亲自前来,想要见识一下,以便自己也投建一家这样的米面坊。

因此,舂米过程中这谢掌柜也都在坊中研究,想要看出端倪。但是米面坊把水轮及整个动力系统都用砖墙封住了,这样做一是为了安全,再也是为了技术保护。只是看到伸出一根手臂粗细的横杆,挑动石杵在石臼中“咚咚”落下,根本不知道动力是怎么产生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