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惜儿在蜕变。
袁氏的工坊、商号,也在不断的蜕变着。
甚至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袁氏的所有产业。
日新月异。
每一,袁氏商号都在扩张,都在向着更远的地方铺开。
醉仙在短短的一年时间里,已经越了江南道甚至是岭南道贩卖。工坊出产的各类事物,更是由商号运达南海北。
而从关中抵达河东道,直至塞外大漠金河营地,这一条商道却是袁氏如今整个产业里,最为重要的一条道路。
因为金河营地的开拓者是袁淼,而如今继续管理金河营地的范阳文更是袁淼原先的麾下。在金河营地,袁氏拥有着无与伦比的话语权和利益存在。
每一日,无数的货物,在骊山脚下被装上马车,然后插上袁氏的旗号出发,通过大唐的官道前往塞外。而在金河营地之中,无数被兑换过的草原上的货物,也被装载在马车上,发回骊山。
袁氏研究院并没有建立起一个现代化的教学体系,但是却为袁氏补充了众多掌握认字和算数的学生来。
同样的,一开始在袁淼的心中,就没有想过,凭借着自己的一己之力在大唐创作出一个崭新的科学体系来。这是生活,这是生存,这里是大唐。在生产力和生产资料缺乏的情况下,一个后来者不可能徒然凭借着所谓的先进性,创造出现代化的体系来。
但是,凭借自己的先知性,获取更多的利益。
这才是袁淼真正想要的,也能够获得的。
官道上,同样关中的官道上。
一杆袁字商旗,就能让所有过往的商队行人让路。
尽管那杆旗子上写的是袁字,但是只要是在官道上混口饭吃,在大唐做着生意的人,都会知道在那杆旗子后面,是长安城中无数权贵的支持。
这股聚合在一起的力量,就算是那些千年世家,也不敢轻易在明面上招惹。
队伍最前面的马车上,一位年轻的少年和车夫坐在一起,学着赶车的技术。
老车夫一开始还想劝少年,好好的待在马车里。但是从袁氏出来的少年学生们,最为重要的一个优点就是,对所有事物都有着浓厚的求知欲。
“郎君如今越发的厉害了,就算不用老汉在这,这马车也能任凭郎君驱赶了!”
车夫在一旁笑着夸奖。
少年微微的摇头,自己学赶马车,只是因为无聊而已。重要的不是接过,而是学习的整个过程。
队伍在官道上又赶上了一个商队,如同以往一样,这支商队整个的向着路边挪动着,好将中间的道路让给袁氏商号。
无聊的摇摇头,少年转移视线,想要看看周围的景色。
不由的,官道边上一个独自行走的少女,引起了少年的注意。
这个出身自袁氏的少年,原本是随着先生和侯爷,去到金河营地的。只是后面,没有留在草原上,而是随着袁淼返回了长安。
因为熟悉金河营地,所有少年最后便被安排在了去金河营地的商队里。
而眼前,官道边的那道身影,却是让少年有些迟疑起来。
少年饶记忆力总是好的。
少年不由的疑惑起来。
“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