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章 汤中有子(2 / 2)忘穿江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孟刺史算得上是老夫我为数不多的知己,若是想要一展宏图,这也能算得上是微弱的帮助。”

看似这递过来的薄薄书信不足挂齿,可是这天下笼统的算来有三十六州。

而整个南燕王朝只有十个州,盛世的话,这封介绍信当然不足挂齿了,可是现在是乱世,一州刺史远比那朝中一品来得权威大。

更何况这易州那也算得上是众多州府里的佼佼者,其中的兵吏钱粮丰硕之极,若是想真正在这乱世中展现出姿彩,易州无疑是最好去处。

方尚没有拒绝,而是接了过来。

“先生这是赠予伯言一厚礼,而伯言又岂能无物赠予先生?”

方尚站起来身子,从自己的房间里拿出一本薄册,显然是什么书。

“这是我所抄录的‘论语’一书,先生若是闲来无事,倒是可以看看。”

纪忠接过了方尚递过来的书册,捧于手心,细细观摩,上面有着草书撰写的‘论语’二字,颇为美观。

“伯言,你有这份心,便足以,不过你不是喜爱于兵书这些吗?怎么有空抄写论语了?”

“先生,你不是喜好‘论语’吗?现在都要走了,当然得留下一份我亲自给你写的‘论语’。再说,‘论语’中的一些道理也是天地至理,值得我去品味不是?”

“伯言,你能明白到这一点,老夫便很欣慰,虽然你可能无法如同我一般,继承我的儒家思想,可这十年时光,也没有白交。”

纪忠点了点头,方尚走上了别的道路,说实话他还是不喜的,只是不愿多说。现在知道自己十年来的教诲并没有白费,虽然也没有太大效果,但留下了一个根在里面,亦是足以。

“那先生,伯言这就告退,门外还有伯言雇的牛车,也不好让车夫等待太久。”

方尚恭敬站起身,对着纪忠作了一揖,两者皆是无言,行完礼,转身迈步,不做停留。

纪忠看着方尚的背影即将踏出房门,神情颇为复杂。

“伯言,大燕王朝可能有四百年岁月吗?”

方尚正迈出的那一步收了回来,转身又看向纪忠。

“先生,这未发生之事得问算命,已经发生之事,得问史官。可能发生之事,伯言倒是能够给先生一个说法。”

纪忠问的是大燕王朝是否会在这次乱世中落幕,而不是说南燕王朝。显然,在这位一代大儒的眼中,对于南燕王朝的厚望已是不多。

真正算起来,从大燕王朝的燕太祖创朝以来,统一中原,到天下三分,南燕起,已是有了一百多年。

而南燕王朝到现在,又是一百多年,总共加起来已是有三百年了,若是燕朝被继承下去,燕朝皇室血脉继续流传,四百年当然还是有希望的。

“那就请伯言说上一说这可能发生之事。”

“我给予先生两个说法,有可能,也无可能。天下大势本就神秘莫测,现如今昀帝执政八年,谁能说得好这天下不是涅槃重生而是峰回路转呢?”

“南燕王朝虽是内患不断,更有北齐西蜀两大外忧,可南燕皇室亦是有有才之辈,如那才高八斗的三皇子,如那北边镇疆的镇北王,如那少年出征,历经沙场的大皇子秦王。”

“这些皆是皇室中的翘楚,看似内忧,却有十万大军驻守边疆,所以一切都说不准。”

话音落,不再发一言。

“伯言点评得倒是在理,南燕王朝又岂是那群鸡鸣狗盗之途能够轻易推翻,镇北王十万大军挥师南下,皆是精兵强将,宵小自然平定,内忧自然解决。”

看着纪忠这多日未曾如此爽朗笑着,方尚也是颇为高兴。他很能理解,像这种大儒,何必去关心国事,只需明了圣人一言一行,足以。

“既如此,那伯言就告退了,还请先生能够观摩伯言所抄写下来的论语是否出错,若有误,当请先生纠正。”

方尚又是作了一揖,不过这次纪忠是挥手打发,他太高兴了,多日的愁苦一下释放,对于方尚离去,所带来的离别之情自然要淡薄下来。

方尚转身离去,至此一别,又不知何时能够再见,他知道,往后若是再见,恐怕就很难再这般安稳了。

“这位秀才,我们要去哪?”一头戴斗笠,嘴中叼着一狗尾巴草,手上拿着一根柳条的壮汉,驱赶着牛车前行。

这年头,大部分人都是以牛车作为交通工具,很是简陋,没有马车的顶棚,坐在牛车上亦是要顶阳淋雨。

“不知道,只管前行,走到哪,算到哪。”

方尚倚躺在牛车的茅草上,手中握着一壶小酒,望向天空,今后何去何从,他亦是不知。

“这位秀才,别怪大汉我没有提醒你,这到了州界边,我就不再前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