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十一章 兵进函谷关(1 / 2)极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大王,探报虽有赵军骑兵出现。但恐怕那只是赵军的先锋部队。他们恐怕正在等后续援军抵达,然后积聚实力强攻咸阳。

此乃最后机会,若不再调最近的大军驰援,一切就都晚了!”一个大臣忍不住道。

“寡人决意,从函谷关调兵,回援咸阳。”秦王心神不宁地来回踱步。

他这话一说,立刻有几个秦国大臣表示反对,“大王三思啊,函谷关乃关中门户。岂可轻易放弃?!”

秦王猛然回头道,“寡人当然知道函谷关是关中门户,但咸阳,是关中根本,我秦国都城。

再说,也不是要把守军全部调过来。函谷关乃天险,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自我秦国占据函谷关以来,曾经多次抗拒合纵联军,从未被合纵联军攻破过。

武关楚军动向不明,故武关守军未可轻动,必须防范楚军趁机北上。

留下三成兵力,依仗函谷关天险,应该能够挡住合纵联军。让其他的军队立刻回援咸阳,拿我的虎符,调兵!”

秦王这话一说,其他的大臣也不敢再多说话了。更多的大臣,其实也赞同秦王这么做。毕竟咸阳城的存亡,也事关他们的生死。

这些大臣的家眷老小也都在城中,若是咸阳城破,是所有秦国大臣都不愿意看到的结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调最近的秦军回援,也确实符合他们的利益。

因为人都有私心,秦王决定调函谷之兵回援咸阳,又何尝不是为自己的安危考虑?

但恰恰是这个决定,导致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首先是函谷关守军方寸大乱。守关大将惊闻咸阳危急,又有秦王使节持虎符急调兵马回援咸阳。

临阵换将都已经是兵家大忌,更别说临阵撤军,而且是撤走了大部分兵力。这立刻导致了函谷关守军人心惶惶。

因为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进行兼并战争,竞相扩编常备军,普遍实行郡县征兵制。秦国规定凡17岁的男子须向官府登记,称为“傅”。

傅籍后,从23岁起,守卫京师一年称“正卒”;守卫边防一年,称“戍卒”。实际上有的男子15岁就傅籍,随时准备应征入伍。此外,魏、齐、秦等国还考选招募勇士从军。

所以虽然都是秦军,但秦军内部也是有不同编制的。最能打的基本上都是宗兵,这些人都是贵族士兵,从小接受军事方面的,精通武艺,会骑马驾车射箭。营养充分,体格健壮,而且接受过训练。

这种人在冷兵器时代自然是狠角色,而且因为出身贵族,大部分还担任了军官的角色。

另外一部分就是所谓的国人。那个意思就是本国老百姓,平时是农民或者是干小买卖的,战争期间就得拿起武器上战场。这类人战斗力当然不如宗兵,但也还可以。

剩下的一种就是野兵,这里面成分复杂,有的是没有固定籍贯的流浪人,甚至有罪人,也有奴隶。这些人战斗力最差,因为一天到晚干最重的活,吃最差的粮。忠诚度也最差。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