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97章 调研(2 / 2)铁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王大江说:“七百二十口人,每人按照五亩七分地分的。”

他走到周鸿义跟前问:“是不是把他们组的其他人都找来?”

周鸿义说:“本来想挨家走走,我看咱们这么一帮人,上谁家都麻烦。就干脆都在老张家唠吧。”

张东明跟王凤莲说:“你去把咱们组的那几家找来。”

王凤莲出去了。

王大江给高红霞使了一个眼色,俩人也出去了。

周鸿义说:“老张你接着说。”

王大江在外屋地跟高红霞说,“你上蔬菜队告诉小兰一声,一会儿书记他们肯定得上大棚去。再一个你去告诉老孙头,中午在单间安排一桌。你再回大队给姜书记打电话,告诉他市委周书记来了。”

高红霞出去了,王大江又回到屋里。

张东明说:“地分到自个家了,这积极性就来了。我们屯子现在有个顺口溜叫:地到家里了,种啥都在心里呢,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我们就等着秋后看看,能有多少是我们自己的。”

周鸿义听了这个顺口溜,非常感兴趣,他让张东明又说了一遍。然后自己叨咕起来:地到家里了,种啥都在心里呢,交够国家的,剩下都是自己的。他说:“好,形象。”

杨永纯说:“这就是农民的大实话。”

周鸿义问:“你们这个组里有困难户没有?”

张东明说:“有两家。一个是张锦山,上山装木头,把腿砸折了,花了不少钱。买种子买化肥的钱拿不出来了。还有一个是姜万喜,家里四个十来岁的孩子,负担太重。”

周鸿义问:“那你们怎么办?”

张东明说:“我们先在组里串换,实在不行,书记说了大队给解决。”

周鸿义问王大江,“你们分地没把大队的所有财产都分了吧?”

王大江说:“没有。我们的大棚,水库,鱼馆,拖拉机都没分。”

杨永纯说:“他们集体这块硬实,一年按人头算,一人能分五十块钱。”

周鸿义说:“是吗?一人分五十块钱那可不少。四口人就是二百,六口人就是三百。那得顶两三千个工分哪。你们大队的实力不小啊。”

杨永纯说:“他们的集体财产还有大帐呢。”

王大江说:“没了。哪还有大帐啊。”

周鸿义说:“这个好。大队得留点积累,不能都分了。得有点过河钱,得有点办大事的能力。”

这时,其他几户人家都来了。介绍到张锦山和姜万喜的时候,周鸿义说:“你们看,像张锦山,姜万喜这样种地有困难的,大队就得帮一把。大队要是没有积累,拿啥去帮他们。所有我不主张把什么都分了。一个马槽子都锯两截,没有意义。”

又唠了一个多小时,姜洪涛和赵铁锤也来了。

周鸿义说:“好了,谢谢大家给我们讲了这么多感动人的事。我得去看看你们的大棚,渔场,水库,鱼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