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是看三位义兄高兴的样子,他又发作不出。只能在心里骂,三个傻瓜。不过,很快地,他又推翻自己的看法。却是刘备说道,朱隽会为哪些人请功的问题。何晋心中一动。
(我记得,这些人都是当初没被派进去“打扫战场”的,难不成。),何晋突然想到,难不成这朱隽是故意的。有实际好处能捞的,就没功劳。有请功的就没办法捞好处。
如果是这样,这朱隽的御下之道,也很厉害阿。像刘备这样一心建功的,就上表奏功,一些没那么进取的,就给实际好处。谁也别怨谁。
(这本事,值得学习阿。),想通了这点,何晋满心佩服,不过,这不妨碍他的吐槽,相比具表什么,他更愿意相信实际的好处。要立功,还有的是机会。
后续发展完全被何晋料中,曲阳平定后,朱隽顺势平了附近几个黄巾贼占领的地方,或者一些见天下乱,以为有机可趁的贼党,宗贼。之后,朱隽又带着兵马千里迢迢从近幽州的河北地,跑到了宛城。
好不容易消灭了黄巾贼匪首,天底下并没有因此太平。又传来豫州有黄巾余党三人,赵弘、韩忠、孙仲,聚众数万,望风烧劫,称与张角报雠。朝廷命朱隽即以得胜之师讨之。于是乎,他们又走老长路,从雒阳北跑道了雒阳南部。
他们是一路加紧赶来的,因为这三贼声势不小。连宛城都被攻陷。天下震动,朱隽一天要接三道诏书,催促他们加速。见此,何晋让三位哥哥请令,当先锋。顺便练一练队伍的急行军。
虽然他们目前所在,都是些比较安稳的地方。但是先锋还是要派的,何晋让刘备讨来这差使,顺便多要了很多猪羊肉食。算是假公济私,操练自家军队了。要把军队练起来,除了军纪、训练外,供应的上肉食也是很重要的,不吃肉没力量。
每天光吃些粟米,就算绿巨人也都变成死巨人。没有足够的肉食供应,这也是他之前不敢强行训练的原因。逼死他们也很难作到。
就这样,他们赶到了宛城。到达宛城附近,只是中午,然后他们开始扎营。其实他们昨天晚上就到了附近,不过为了避免遭到宛城黄巾贼袭击,特别离远一点,天亮之后才到这里扎营。
没有扎太大,先扎了个小一点的。因为他们跑太快,与大军脱节了。朱隽的大军至少还要好多天才会陆续到达。刘备指挥扎营,关张率领自家兵马布阵,预防黄巾贼袭营。不过,黄巾贼不知道怎么回事,按兵不动。让他们少了不少麻烦。
看着宛城那高大的城墙,何晋目光闪动。一路上何晋稍微了解到,为什么洛阳那边急得不得了。首先,这宛城离洛阳很近,很近,非常近。步卒十来天的功夫就可以到达洛阳城下。并且,这里在汉代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说起宛城,可能大家只知道张绣和曹操在这里大战,曹操大败。还死了长子和大将典韦。这场战争,读过三国的不可能不记得。甚至在经剧中,这都被编成一部重要的戏曲,战宛城。
除此之外,大家对宛城就没印象了。
但是,没印象不代表不重要。首先,这里是东汉四都之一,称南都。宛城地处地处伏牛山以南,汉水以北,是一个三面环山、南部开口的盆地。在西汉的时候,就是天下五都之一,与成都、邯郸、洛阳、临淄并称五都。在赤眉之乱后,与长安、洛阳、成都并称四都。
商业发达,人口众多,文化、经济皆是东汉翘楚,甚至还出了许人才。像是伤寒杂病论的作者张仲景。这还是小事,最重要的是,这从战国时期就是冶铁重心,一直延续到东汉。
很可怕吧。离洛那么近,又产铁,若是被黄巾贼占了,汉灵帝晚上睡觉都要睁一只眼。不早点收复怎么可以。
所以急调了朱隽过来,至于为什么不调皇甫嵩,这就不是何晋能了解的,何晋也不关心,眼前比较重要的是,如何收复这宛城。高大坚固的城墙,比曲阳还要难打。他真心希望,这是最后一战了。好累。
扎营后第二日,就是开始侦查宛城黄巾贼实力,一看之后,何晋心更累了。这宛城高大坚固不说,居然有六万黄巾。
这仗到底该怎么打阿。
屋漏偏逢连夜雨,让他们安稳半日后,宛城黄巾贼终于反应过来,派出兵马。顿时,让何晋紧张起来。做好了撤离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