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七章 军功制度(1 / 2)转身宝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西安,乃至整个陕西省。

每个县衙都在各自的县城里贴出了,陕西都指挥使司的征兵告示。

各县不贴也不行,朱樉发了狠话。那个县没有做到,他朱樉便杀县令他全家。

陕西这次征兵与以往不同,朱元璋在全国实行的抽丁制度。

明初,三家人里面必须出一个军丁,军丁如果战死,便由另外两家选择一人填补。福利待遇便是免除出丁一家人的徭役。

而陕西这样的边军,更多的却是实行屯田制度。

按规定,边军是三分守城,七分种地。福利便是由官府供给耕牛,农具和种子,并按份征粮。实际情况却相差甚远。

边军,陕西边军基本是全军守城。毕竟靠蒙古驻军的河西走廊太近,真按要求七分种地。那么防御力将大幅减弱。

对于朱元璋依刘基建议,成立的卫所制度而言。一但丢失城池,那么指挥使便是杀头之罪。

所以,边军卫所指挥使,为了自己的身家性命,便要求士兵全部守城。当然,家属例外。

这也是为什么当初朱樉鼓励农耕,卫所指挥使,都要向他询问防守方案的原因。其实他们是询问出了事情,谁背锅。

在得到朱樉肯定的答案后,各地卫所指挥使,才允许士兵按照朱樉的命令进行屯田。

总体来说,大明的士兵,如果风调雨顺,靠着一份田产和一份微博的军饷也足够一家人的温饱。

但是这次征兵却与以往不同,告示上注明,是秦王朱樉募集亲兵。

光是待遇一项便在整个陕西引起轰动。

朱樉这次招兵,是要按照职业兵来发展的。待遇自然要高出现在边军的几倍。

汉中府因汉水得名,位于陕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为汉中平原。从古至今便是位置非常重要的战略要地。

巴山下的一座村子里,七八个年轻壮汉堵在村老家里。他们也为最近县里,闹得轰轰烈烈的秦王征兵事宜。

这个村名叫董家村,整个村子有四十户人家,近两百人口。

村老,也是族老。他对跟着自己的几个后生,是非常头疼。

这些后生,是他们董家村的未来。也是董家村最主要的劳动力。

现在都闹着要去当兵,这让村老肠子都悔青了。

想到几天前,县里来人要求他将秦王的征兵告示必须对所有村民解读。如果没有做到,便要诛灭九族之事。

当初自己坚持一下,不告诉这些后生。也就没有现在的烦恼。

对县里说什么秦王要灭族的事情,村老是不信的。

从古至今他就没有听说过,为了一个村的布告,会灭村之事。

只是当时想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村老才按照县里要求做了。

“太爷,您老就给我们出具一份保书吧!”

这些后生缠着村老的目的,便是朱樉征兵的第一要求。

“保书,保人。”

这就如同后世政审一样,因为朱樉是以亲兵的理由征兵。那么表面功夫是必须要做的。

既然是王爷亲兵,那么入征的士兵,就必须要清白的良家子。

而保书,保人除了村里能提供,县里一样可以。

可是这些后生,虽然经常进城卖山货。但在县城可没有什么人脉。

而且,他们从内心里来讲,是非常害怕县城官员和捕快的,根本不想和他们打交道。更不敢找人家为自己担保。

再说,人家都不认识你,凭什么给你担保。

其实,这可以看出是他们山里人的无知。

因为他们是在籍的大明人,他们是有户籍的。他们从出生到现在,县衙都有记载。虽然不详细,但也知道个大概情况。

如果他们直奔县衙说要应招秦王亲兵,那么县衙便会查询他们是否良家子。如果是,县衙就会为他们开具保书及路引。

当然,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每一个中原王朝的百姓,都是惧怕官府中人的。这就是县官不如现管,民不与官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