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八一说的这个花篮厂,位于良村的工业园,厂的规模不大,全厂员工和管理人员加起来才几十个人,虽然规模不大,但利润却非常高,这是因为这个厂的花篮子都是用金属制作出来的,而成品又远销欧美地区。
杨粮明和胡八一很碰巧,他俩到花篮厂的厂门口时,文员正握着大头笔、在招工牌上龙飞凤舞。
随着文员的一阵龙飞凤舞,招工牌上的内容也很快出来了;
从即日起,本厂招聘编织技工3名,底薪210元一个月,平时加班费为底薪的1.5倍,周末加班费为底薪的2倍,节假日加班费为底薪的3倍,全勤奖100,技能奖120,包吃住,本厂货源充足,有意者请带上相关证件……
“底薪210,全勤奖和技能奖都上百,光是这几样,一个月就算一天班都不加,也有四百多,嗯,这个花篮厂确实不错。”胡八一不断点头。
“只可惜,我们是生手。”胡八一惋惜的叹道。
“……”杨粮明。
“小姐,我们这样的生手来应聘,行么?”胡八一试探的问文员。
文员朝杨粮明和胡八一看了看,抿嘴一笑:“可以啊。”
这个文员十八九岁,长相只有一般,但清纯干净,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
“不过。”文员说:“学徒工的底薪只有150,而且没有技能奖,加班费也是按照150的底薪计算的,还要扣伙食费,住宿舍的话要扣水电费,然后,你们什么时候学会,什么时候可以申请加工资和技能奖,你们先考虑一下,觉得行的话,就进去填表。”
“行。”胡八一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你呢?”胡八一问杨粮明。
“我也行。”杨粮明点头。
“我老乡说也行。”胡八一指着杨粮明对文员道。
“好。”文员嫣然一笑,然后对胡八一和杨粮明说;“请把你们的证件拿出来。”
“唔。”胡八一赶紧把口袋里的身份证和流动人口证拿出来。
“阿粮,把你的身份证和流动人口证也都拿出来。”胡八一说。
“我在拿。”杨粮明回道。
(注;这个年代,在广东工厂打工,既要身份证,也要流动人口证,有些工厂还要健康证。)
两人把自己的身份证和流动人口证都交给了文员。
“都是你们本人的吗?”
“是。”
“好,你们谁要是撒谎,就没收了。”
然后,文员辨识这些证件的真伪。
辨识真伪之后,文员笑道:“是真的。”
“呵呵,我胡八一从来不骗人。”
“胡八一?你怎么叫这种名字?感觉跟元朝那些汉人祖先一样,都叫什么朱六八、李十一的。”文员边说,边拿身份证对比杨粮明和胡八一的脸庞:“你老爸老妈该不会都是数学家吧?”
“那倒不是。”胡八一说:“这个名字,说来大有来头。”
“说来听听。”
“我出生的时候,正好是建军节,于是,我父亲给我取名叫胡建军,到了上学的时候,谁知道,班上有十几个叫‘建军’的,又有几个是同姓,老师都分不清,于是,叫我们家长改名字,我爷爷和父亲都很爱国,结果,给我取了个胡八一。”
“原来如此。”文员茅塞顿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