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5章 驿馆来客(2 / 2)凤皇玄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从内心中,他是非常倾向和晋国达成协议的,因为那样既显出了他作为外交人员做出的成绩,而且,确实能为黎民百姓免去一场战争。

何乐而不为呢?

可是对赵王石虎的打算,他也心知肚明。

石虎当然有和晋国达成协议的方案的想法?否则就不会在战后临时达成协议,而让晋国的使团不远千里,来到赵国的国都正式前来谈判了。

只不过,从谈判的策略上来讲,临时加一加价,然后进行讨价还价,也是常用的策略和伎俩。

因此,这咱办法就被赵国运用在了和燕国、晋国同时谈判的过程中。

这本无可厚非。

自从上次在朝堂之上,慕之丘明确拒绝了赵国和议的后加的条件之后,常英知道条件再变的可能性已经不大了。

现在,就是比耐心的时候,谁最先挺不住,提出退让,谁就让另一方在能够在谈判中挺直腰杆?

后面的人就能够借此取得巨大的利益。

这就是耐心,比的是耐心了。

赵国利用这段时间,和燕国又进行了一轮谈判,原想在谈判过程中晾了燕国这段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应该会在在战后划分成果的问题上得到一些甜头,可是不知道怎么了,燕国的使者,却也是分毫不让。

这让赵国的君臣很是闹心,也很是无奈。

因为各国之间的事情,不是靠一时意气就能够解决的,靠的是实力。

现在燕国和赵国合作,也就是燕国看中的赵国的实力财力,他们想共享这个利益,否则燕国撇开他们单干也能够达成目的,可是之后的战果,赵国可就什么也得不到了。”

在这个利益面前,赵王妥协了,赵国臣子们也妥协了。

所以,他们决定和燕国的谈判,再坚持几天,两天后回过头,先和晋国达成协议。

因为晋国和燕国相比,地大物博国产丰富,两国的边境线更长。

于是奉了赵王之命,典客常英就来到了驿馆,最后探听一下晋国的动静,看看还有没有回旋的余地?

如果晋国的心情表现得非常非常急切,那么赵国就暂时不达成协议,再拖他们几天,争取利益最大化。

如果晋国仍然坚持自己的条件,没有退让的意思,那么明天就召见晋国,直接和他们商谈达成协议的方式。

现在到了驿馆,看到门官是这样的态度,而使臣是那样的态度,他就明白了。

“好吧,就知道我的愿望看来是流产了,不可能再得到一丝一毫的多余好处。”

这样,赵国典史和门房有一答无一答的聊着天,探听着使团这几天的动静。

当门房说使团已经准备收拾东西撤回的时候,典史知道,这是真的要撤退了,而不是虚张声势。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