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5章 C.E.67年(下)(2 / 2)草船提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轮谈判的结果自然是观察与再议,第三轮谈判的时间同样约定在了两个月后。

时间进入5月之后,双方依照二次磋商的约定,将大部分是平民一万名俘虏用运输船送至雅金杜维要塞,交接给了依旧战战兢兢驻扎在此地的第二舰队,而联邦一方对于第二舰队之前发出的求援申请,只是象征性地派出了四艘新下水的改造纳尔逊级,并没有更多的援助抵达。

在双方恢复了能源与粮食贸易之后,开始了对新式兵器bileui的量产,代号inn的1017式开始在aius市工厂内的生产线上进行量产,而为了培训操作新式兵器的驾驶员,也开始在各地冲锋队内选拔机师预备队,其中20岁左右的青年群体占据了很大一部分。

在地面上,也开始在红樱国际的掩护下,秘密地从中东地区的地下产能工厂撤资,暗箱计划的第一期正式结束,他们则将更多的力量都集中向南美共和国的厄尔尼诺市这座因的秘密投资而兴起的城镇,如今已经发展为南美共和国一流的工业重镇,也不再是只从这里收获能源,而是利用来自各方的注入资本运作盈利,这其中甚至还有不少钱来自大西洋联邦政府。

两期暗箱计划的成功运作,使得杨铭又从那里获得了不少好处。

首先是他之前获得授权代售的光线2001型激光开采机,提高了他可以用成本价从工厂直接买入的机器的数量之前那微薄的每年代售渠道费和定价浮动权限实在是让杨铭看不上眼,还不如他每年从先进工业技术集团那里拿到技术使用费和通信维护费多呢。

其次就是在中东地区那些工业园区的厂房被交予红樱国际代理拍卖,红樱国际可以从拍卖所得中抽取1的酬金,不过这些地段因为过于偏僻,没什么可图之利,所以问津者门可罗雀。

不过最后还是有两家人花了大价钱买下了两处不同的工业园。

其中一个是一向不差钱的蓝色波斯菊,大概是前期联邦援助的那个研究所颇有成效,他们干脆自己掏钱又买下了一处地皮。

而另一个则是科威特邦的胡德将军,他的目标是迪拜附近的一号工业园,不过这项生意是秘密谈成的,出面购买的也是迪拜邦的伊斯玛仪家,除了杨铭与伊斯玛仪家族之外,没有人知道这个工业园背后真正的主人是谁,而就连伊斯玛仪家也不知道,这座工业园的地下刚刚装配好了一套小型核弹头生产线。

贪婪的商人与野心家最终各取所需,红樱国际从这次拍卖中获取了差不多1亿1000万大西洋刀的抽成,在交易全部完成后,红樱国际就地在迪拜解散重组,杨铭裁撤了所有他信不过的人,其中不乏派驻进来的间谍和一些别有用心的投机分子。

当全公司上下被从五百多人裁剪到了一百二十人多的规模厚,杨铭便将新红樱国际的总部从迪拜搬往旧金山,与那边尹智英领导的红樱技术部合流后,他从中再次拆分出两个子公司分别是ainbubble通信技术实验室与abbilien保全业务公司。

就这样,时间进入了6月份,一年已经走过了一半,而第三次谈判也不出意外地没有获得任何实质性进展,虽然提出了“最低必须有五个卫星市从理事国的控制下独立”这种看似让步性的条件,但理事国代表团依旧没有一点松口的迹象,或许是国内发生了什么事情给予了他们信心,他们不仅以粮食供给作为威胁,而且还勒令立马释放剩余的四万名俘虏。

第三次谈判失败后,这一次双方并没有再约定下次谈判的时间,似乎都在摩拳擦掌地开始准备一场战争。

从7月份开始,理事国再次控制了对的粮食出口量,同时地上各国封存的核电站基本上已经基本重启完毕,新的核电站也已经开始建造,他们基本上可以在今年的11月底完全摆脱打出的“能源牌”。

但是的调整者们却没办法不吃饭。

冷战一般的僵持持续到10月中旬,主动遣返了一万五千名理事国俘虏,而且是在西格尔克莱因的带领下返回地表的,在送还一万五千名俘虏之后,西格尔以评议会议员的身份访问了大西洋联邦、大洋洲联合与南美共和国,他在地面上的访问营造了一种事态似乎仍旧可以缓和的气氛。

西格尔克莱因因此被提名诺贝尔和平奖,他在12月初参加完诺奖颁奖仪式之后就返回了,并宣布准备参加明年举办的评议会大选。

12月,理事国终于完全脱离能源限制,这也导致了他们决定进一步压缩了对方面的粮食出口量,多国外交发言人同时发表通告支持西格尔克莱因参加次年大选,并勒令必须在68年4月份的大选之前释放全部俘虏,否则将会支持评议会组建自卫队用于剿灭,并不再接受以反对党合法身份加入评议会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