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纬35度有了,日晷应该怎么摆放才能与水平面准确的形成35度的夹角呢?
简单,将等长的四根竹片钉在一起,先把其中两片打开形成直角。再把另外两片拨到直角之内,将90度平均分为三份。每一份为30度。这个角度只需要找根绳子就能轻易测定。多试几次,直到两根竹片之间的距离相等就行了。
另取几个竹片将之固定。
把中间那个30度大至分为六份。每份5度。30度加5度。呵呵,等于35度。
怎么办呢?郑坤就爱做这种似乎毫无意义的加减法。
看似简单,意义重大。
郑坤一手拿日晷,一手拿着洪荒世界的第一把多功能尺,让蓝盈端了盆水跟着自己。
一群人也跟着走到了洞外。
郑坤左顾右盼,发现不远处有块一米粗半人高的石台。也不管这个石台以前是用来干啥的,先把手中的两件神器放在石台上,转身接过蓝盈的陶盆就在石台上找起了水平。
现在没有水平仪。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端一盆水找水平。
随手捡几块石头片子,抓上几把粘土,铺铺垫垫,几下就找到了水平。
再抓点粘土把石台上的水平面弄得磁实一些,取出多用尺简单测量一下,选几块大小合适的石头弄好支撑,直接把日晷放了上去。
没有指南针。郑坤只能按日出的方位,以及现在的季节大致确定正南正北的方位。要想弄准正北方,还真得在晚上去找到北极星。
现在先不管那么多,大概是正北方就行。
又用多功能尺测量了几次,对日晷的方位和高低进行微调。
前后左右细看了一遍,结合自己猜测的时间,对应日晷所指的时间,两相应证,郑坤心中油然升起一股喜悦之情。
不错,不错。
在如此简陋的环境之下,自己居然轻易的弄出了日晷。
更重要的是,好像弄得还真是那么回事。
这就得感谢郑坤在帝都上大学的那段经历了。
故宫,本来是郑坤极其神往的圣地。
去一次肯定兴奋。
去两次肯定会看到更多以前没有注意的东西。
然并卵,无论亲戚朋友们,只要来一位就得陪着去一次,这一趟趟的重复观光,让郑坤对故宫产生了极强的抵触情绪。
真的不想再去了。
直到某次,郑坤在一座日晷前发了半天愣,突然发现这个玩意好像很有意思。
先是惊异于日晷的计时功能。
后来又关注起为什么日晷必须斜斜的摆放成那样一个角度。
再然后查阅了大量的资料,终于弄懂了日晷的基本原理。
要不是有这段经历,打死郑坤也想不出制造一座日晷来计时。
洪荒世界的第一件记时工具……日晷,就这样被郑坤花了不到十分钟时间制造了出来,甚至还安装完毕。
其间还顺手弄出了一把多功能尺子。
尺子可是个好东西。
用途极其广泛。
就如前文,郑坤想给刺牌装两个轮子。
为什么当时造不出来?
最重要的是没有测量工具,无法对所有工艺细节给出准确的数据。
有了尺子,想造出个轮子还很难吗?
呵呵,今天的收获还真不小。
郑坤志得意满的把身边的人都叫了过来。
“来来来,都过来看看。”
“这玩意叫做日晷,是白天用来记时的工具。看到那根筷子的影子没有?这个影子会跟着羲阳移动。影子现在的位置处于日晷左下方的泥条上。这个时间称之为巳时,当影子落到正下方的这根泥条上时,称之为午时。午时,就是大家经常说的中午。影子只要移动一格就是一个时辰。一天之中总共只有十二个时辰。这十二个时辰分别叫做子时,丑时,寅时,卯时,辰时,巳时,午时,未时,申时,酉时,戍时,亥时。”
“好了,记不住没关系,简单知道这么多就行了。等闲一点的时候,我会让朱襄专门去跟你们讲解这些玩意儿的。其它人都先散了。干正事去吧。”
“华胥,容成,蓝树,你们三个也赶紧忙起来。你们不是问一个时辰是多久吗?从现在开始计时,日晷上的影子落到午时的时候就是一个时辰。你们看,就是说话的这一会会儿,影子已经不在巳时了。都过来看一眼,是不是影子在动?”
“既然影子在动,你们为什么还不赶快动起来?记住,必须在午时之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迅猛出击,强势围攻黄土原下之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