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君主还未现身,文武百官早已就位等候多时,相互间交头接耳,寒暄不断。
“今天君主这么急着宣我们进殿到底是为了何事啊?”一个满面红光的中年官员问向身边的同僚。
他话音刚落,便有人回答了他的问题,“听说宁远国在我国西部边境大举驻军,很有可能是要进攻我国西部,君主召见我们一定是为了商议此事。”
“真是岂有此理,我国素来主张和平,宁远国真是欺人太甚!这次我们一定要施以颜色,否则他们还小看了我国的实力。”中年官员义愤填膺道。
“拿什么施以颜色?现在我国四面楚歌,兵力匮乏,国库资金紧张,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君主该不会让我们捐献军饷吧?”
听了旁人的话,中年官员顿时面露难色,“凭我那每月的俸禄,养活一家老小还不够,哪有钱捐军饷啊?”
“是啊!”周围的同僚跟声附和道。
“咳,咳!”李文修重重的干咳了两声,嘈扰声戛然而止。
一众官员纷纷围到李文修跟前,笑容满面的躬身道:“国相大人。”
“我们都是清官,就是把我们一年的俸禄都捐了,又能养几个兵,不过话又说回来,国难当头,我们身为天元国的忠臣,国家养育了我们这么久,我们定要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就算让我亲自上战场,我也毫无怨言!就算是死在战场上,我也在所不惜!”李文修慷慨激昂的说道,样子像极了一个为国为民的忠义之臣。
“国相大人说的是!”
“国相大人境界高远,是微臣狭隘了。”
众臣附和之声不绝于耳。
过了片刻,李文修又暗有所指的说道:“可光是凭借我们的力量还是太小了,天沅国的每一个子民,无论贫富都应该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之力。”
“对,国相说的没错!”
……
又是一阵附和之声,这时李文修的脸上浮现了满意的神情,他的目的达到了,很多人就像他预想的一样,只要稍微点拨一下,思维就会顺着他的意思走。
李文修在天沅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存在,许多大臣附和他也是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
但也有对他这种关上家门说硬话的态度不屑一顾的,身经百战、辅佐过两位君主的乔老将军就是其中一位。
朝中文武百官谁都知道,乔将军与李国相是对头,对于一些政事两人经常会有不同的意见,所以每次有意见不合的时候,二人之间都会有一番唇枪舌战。
可是这次李国相的话少有的令乔将军赞同。
“说的还算句人话!”乔将军心中暗道。
华丰贤召忠臣商议要事,他本人却迟迟未露面,但文武百官也没有一丝抱怨。
……
后殿之中,袁鸿義肃立于君主华丰贤对面。
“鸿義啊,你看这是什么?”华丰贤拿起自己刚创作好的画卷问道。
“回禀君主,这是一副山水图。”袁鸿義回道。
“在这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高山流水,竹挂青岩,渔人泛舟。”袁鸿義用简单的词汇描述了画卷中的内容,他不知道这次华丰贤宣他进殿所谓何事,但他猜测绝不是欣赏这幅明显草草收尾的山水图这么简单。
“你看,如果没了渔人泛舟感觉怎么样?”华丰贤继续问道。
“那会略显单调,少了一分生机。”袁鸿義直言道。
“如果没了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