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三章 论时事葛婴显将略(1 / 1)任淮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蕲县的县令孟杰万万没有想到,他派出的这援边部队会反叛,有人已经向他报告了情况。县令于是号召全城军民保卫城池,还立即把陈胜和吴广二人的家眷抓了起来。当陈胜率领愤怒的义军来到城下时,孟杰已经关闭了城门,立于城头迎战。陈胜立稳阵脚,看见县令厉声吼道:“孟大人,我今日起兵,是奉了公子扶苏的密令。为什么?就是因为胡亥小子不该即位。我现在准备杀向咸阳,除掉那个昏君,再迎立扶苏即位。你快开城门,迎接义军进城!”县令听罢大笑道:“陈胜反贼!扶苏早就死了,你竟敢在此谣言惑众,煸动民心!我劝你马上投降,还能保住性命,否则将会死无葬身之地!”陈胜本以为这话可以让县令相信扶苏还活着,可是没想到县令却偏偏不信,就笑道:“孟大人,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长公子扶苏确实还活着,你要是违抗了他的命令,就是助纣为虐?我一旦打破城门,就要把你们碎尸万段!在大是大非面前,大人你可要想清楚了!”话音刚落,那些官差们就已经把陈胜和吴广二人的家眷押到了城头上来。陈、吴二人看到家人被执,自己先紧张起来。

县令更加狂躁地喊道:“你们不投降就先杀了她们!”县丞王植急忙劝道:“大人,陈胜公然叛秦,决不顾及家小,现在就算杀了她们,只会增加二人的怨恨。”县令问:“那该怎么办?”王植道:“不如留下她们,这样陈胜和吴广也不会贸然攻城,另外赶紧派人向郡守大人报告。若是郡守带兵前来,反贼们一个都跑不掉!”县令冷笑道:“一群刁民,有何惧怕?先砍了贼的家眷,他们的方寸就会大乱,然后一举擒获!你现在替逆贼说话,是不是也想造反?”于是先令左右将王植抓了起来。然后把陈、吴二人的妻子、儿女全部砍头,并将头颅抛下城去。陈、吴二人见此情景,几乎掉下马来,他们怒不可遏,立即下令攻城。义军果然勇不可挡,他们事先准备了圆木做的简易撞车,只半个时辰,就撞破了城门,呐喊着一涌而入。

陈、吴二人纵马进城,只要看见官府的人,不论老幼,全部砍死。杀到县衙,寻不见孟杰。陈胜捉住一个狱卒问道:“县令何在?”狱吏回答:“他已经带上家小,出南门跑了。”陈胜一剑杀了狱卒,亲自和吴广出城追赶。二人正打马疾驰,忽然一人驾着一辆马车迎面驰来。陈胜和吴广勒马立定,仔细看时,车上的人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见了他俩立即下车参拜道:“小人是孟县令的车夫,名叫庄贾,我已经把县令及家人全部杀了,这是狗官的人头,还有令印,请大英雄查验?”说着就把两样东西一起递给陈胜。陈胜将县印挂在腰间,然后提头一看,果然是孟杰的首级,就说:“你今天杀了狗官,功劳不小,你愿意替我驾车吗?”庄贾万分感激地说:“小人为大英雄执鞭按镫,真是梦寐以求啊!”陈胜很高兴,就把庄贾留在身边,充当马车夫,便驾车回城。百姓夹道迎接。陈胜与吴广随后设灵堂祭奠家人,然后下令废除了秦朝的法律和各种苛捐杂税,释放了所有的刑犯和替别人种田的佣工,抚慰民众。百姓们听说自己变成了自由民,不再受秦法的约束,高兴地奔走相告,欢呼雀跃。

次日清晨,陈胜宴请城中的各位长老名流,让大家一起商议军机大事。席间,一位老书生向陈胜进言道:“陈将军,县丞王植常于民为善,百姓没有不说他好的。昨天就是因为劝县令不可滥杀而被关进了大牢。您为什么不把他请出来请教大事呢?像我们这些老朽,不过是无能之辈,不值得您问事情呀?”陈胜也已经知道了昨天的事,就派人马上去请王植。一会儿派去的人回来说:“昨晚有人放了王大人,不知去向,八成是回老家符离县了。”陈胜就马上派人带了一份书信,还备了礼物,就派人去请王植出山。

使者当天就走了,他见到王植后,就把书信交给他过目,原来信上写着:

王大人身为秦朝的官吏,不与坏官同流合污,深得百姓爱戴,令在下敬佩。现在我正倡导百姓反秦,您本是忠直仗义之士,怎能不为国家效力?希望大人以拯救天下为己任,助我推翻暴政。现在正是您施展才能的时候,期盼早点来策划军务,不胜感激,陈胜叩请。

王植看完信,见陈胜言辞诚恳,秦国也是无药可救,就动身前往蕲县。他来到城中时,天已经黑了。陈胜听说王植来了,赶紧披衣出迎。王植来到内堂,深深拜倒在地。陈胜急忙扶住道:“大人快快请起,真是羞杀我了!”王植认真道:“暴秦无道,荼毒生灵,致使万民衔怨,海内沸腾。然而六国的遗民显贵竟无一人敢站出来,惟独大英雄不畏强暴,振臂一呼,首先发难,我非常钦佩您的胆略啊!不知您是怎么得到扶、项之命的?”陈胜见四下无人,就实话实说:“二世的诏令严苛无情,为了活命不得已铤而走险,扶苏、项燕之事是编造出来的。您现在夸我胆子大也对,但是我没有任何军事上的策略,还希望大人帮助我啊!”王植笑道:“扶苏、项燕之事确实是您编造的?不过您说的对,大家就爱听他们的话,您不妨就继续编吧,只要能号召百姓。”陈胜笑道:“我昨日在城下说这话时,县令根本就不信,我岂敢欺骗大人?不过大人曾劝狗官不要杀害我和吴广的家小,真是感激不尽啊!”王植沉声道:“我以为将军叛秦是出于公心,要替天下的百姓除残去暴,才召我前来,原来是为了感激我才召我来的,如此就告辞了!”陈胜急忙拉住王植,道:“这件事我不能不提,但我确实是钦佩大人之才,希望得到您的帮助。”说罢二人爽声大笑,就来到堂上坐下。陈胜就向王植问如何用兵。王植略加思考,道:“我有一位少年时的同学,他经常钻研兵法,是个难得的人才。您如果把他请来,定有灭秦之计。”陈胜就问:“此人姓甚名谁?能否烦劳大人去请他来?”王植道:“此人姓葛名婴,曾经在项燕的军中任过职。楚国亡后,一直隐居,这几年就在家乡活动。我知道他不喜欢别人的引荐,因此您得另派一人去请,他必定会来效命的。”陈胜听说是项燕的属下,非常高兴,就立即派了一名心腹前往符离迎请葛婴出山。

葛婴果然很快就到了蕲县,陈胜、吴广、王植、田藏、李归、吕臣等人便降级迎接。原来葛婴身材修长,面庞白净,并且风流倜傥,年纪就是三十多岁,确有儒将风度。陈胜十分高兴,赶紧上前邀请进入县衙议事。大家就来到县中坐定。陈胜急切地问道:“我闻先生是项燕的属下,真是幸会,想必先生满腹韬略,眼下我该如何对付秦国?请您不吝赐教?”葛婴也不谦虚,就直言不讳道:“将军率先起兵,志在灭秦,这是惊天动地的事业,事迹必将震惊天下。现在虽说秦国残暴腐朽,但它的实力还很强大。关中的军力少说有一、二十万,镇守北方的有三、四十万,这都是秦国最精锐的部队。不过北方的匈奴人经常肇事,对秦国虎视眈眈,长城军必不敢离开驻地。其余驻守在各地的兵力也有数十万之多,加起来总兵力在百万以上。然而将军却在仓猝之间发动了兵变,手下不过千余人马,并且谁都没有打过仗,您想以弱小之势来对付强大的秦国,真是蚂蚁撼大树,草蛇吞大象,谈何容易?”陈胜却满不在乎地说:“此言确实不差,可我听说:‘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万仞高台,毁于蛀虫’。秦国貌似强大,可是这半年来早就失去了民心,况且百姓痛恨秦国的统治已经很长时间了。先生满腹经纶,我只想讨教灭秦之计,至于秦国的百万大军,以我看如同草芥,有何惧怕?”葛婴闻言,动容道:“刚才说的只是想试探一番,没想到将军竟然视秦国的百万大军如同草芥,真不愧是英雄!我葛某人即使肝脑涂地,今后必将誓死追随将军效力效命!”陈胜大喜过望,道:“我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但求进兵方略。”葛婴道:“当今天下,全国的百姓都想背秦起事,这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将军现在顺应这一潮流,利用万民仇秦的心理,率先发难,这是义举,也是壮举。眼下应该昭告四方,历数秦国的罪行,百姓就会前来响应。等得到一支兵马后就不失时机地攻取土地,那些原前六国的王族贵胄若是听到这一消息,也将积极响应。等六国的力量都壮大了,您就组建一支强大的合纵联盟,山东境内就不为秦国所有,然后将军率领军队伺机攻取函谷关,捣入咸阳,就能由内制外,由朝廷控制边疆了。到那时,秦国的长城军就会群龙无首,不战而降,如此强秦就会立即垮台。这就是我的一些拙见,不知道有没有道理?”陈胜听了连声说好。葛婴又接着道:“如果您觉得有道理,就请立即召募军队,我来替将军训练。”陈胜大喜过望,就立即出榜召军。

蕲县的百姓听说陈胜在大泽乡发动了兵变,都纷纷前来响应,几天时间就有数千人参军。陈胜全部接纳,然后交给葛婴操练,积极备战。

葛婴将新召来的士兵昼夜调教,时间不长就已经掌握了行军、布阵、作战的要领。有一天,葛婴就请陈胜到校场检阅士卒。陈胜检阅完后,喜不自胜,说:“先生真是深通行军布阵的妙法,不愧是当世的奇才啊!您既然知道西进灭秦事关重大,那么讨伐秦国的先锋就非先生莫属了,不知愿意当此大任否?”葛婴义不容辞道:“讨伐暴秦,是我的夙愿,岂敢推辞!”就接受了任务。陈胜于是拜葛婴为伐秦先锋。葛婴当天就率领义军西进了。随后义军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每过一座县城或乡邑时,秦国守军或降或逃,无人能抵挡。队伍接连攻克了铚县、酂县、苦县、柘县等地。老百姓见秦国的驻军不堪一击,更加充满了信心,他们一路奔走相告,鼓动子弟踊跃参军,队伍迅速壮大。葛婴沿路又收缴了许多马匹、器械、粮草等锱重,队伍已经过万,声势大震。葛婴就将他们整编起来统一指挥。

义军前锋直指陈郡,各驿站的官员立即向郡守报告。李旦闻报大惊,立即聚众道:“蕲县有人反叛,黔首们如蝇聚溷,千百成群,正在向郡中进犯,贼势十分猖獗。”只见郡尉目空一切,非常藐视地说:“秦国何其强大,谁敢反叛?”忽然又有官员前来报告道:“此次反叛者竟是两名援边的戍卒队长,一个叫陈胜,另一个叫吴广,因路遇大雨,误了期限,才铤而走险。陈胜已经派了一个名叫葛婴的狂徒,纠集了很多暴民在四处劫掠,贼们已经攻占了好几座城池。眼下葛婴正向谯县进犯,如不尽早剿灭,怕是要酿成大患啦。”郡尉耻笑道:“区区戍卒,何足挂齿?我若提兵前去,定将他们一网打尽!”全然不把义军放在心上。郡守却道:“你说的有理,不过叛军前锋已经快到郡城了,本郡守一定要亲自前去杀贼!”就令郡丞钱采和县尉吴僚守卫陈城,自己和郡尉前去平叛。随后又调固陵、阳夏等地的兵马,总共七八千人,一起向谯县杀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