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章:忠义白虎御麾下(2 / 2)周寒山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沈何,杜文悍向来没什么隐瞒,自跨出色蕴师傅的佛堂起,沈何是杜文悍最信任的一个人,他道:“此番编练新军,营伍壮大,以我想来咱们下面这些人定会拉帮结伙!此为大害!”

单说杜文悍麾下战兵,有从广宁走来的四十个老卒,还有六百多被江朝栋送来的新兵,再就是两百川军,更有鞍山驿三百土著军户,另外还有四五百强募来的军卒。虽说,一路走来没什么大事,麾下这各系人马都没起什么乱子,一是因为杜文悍法令严苛,不论各系人马都有人被杜文悍下令虐杀。二是因为没什么利益可争取。

但新军一成,这情况可就不一样了。明朝军制,一营约三千兵马,设千总官或游击将军作为营官。三边总制杨一清的《关中奏议》中多次提到,游兵营千总官指挥贺仁、奇兵营千总指挥杨克敌。可见成化、弘治、正德、嘉靖四朝兵制严整,至少秦军的战斗力和员额是有保障的。

但明末辽东情况却又大有不同,辽东边将亏空员额之数,遍观明朝一朝都没有这么明目张胆的。

辽东一镇,年费募兵粮饷军械八百万两白银,这种情况直至辽、沈失陷以后也没有改观,熊廷弼献策言道还要加饷数百万两才有可能守卫辽河西岸,这还仅仅是被动防御。

这具体是个什么情况呢,辽东镇有千总官、参将、游击几百个,总兵、副总兵仅天启一朝在辽东统兵者就有二三十人,而这些人所辖兵马有多少呢?辽东本地兵加上援辽兵马不过十万人左右。

平均下来,一个千总营官不过领数百老弱残兵,大明中枢不得不多置守备将军,多封游击、参将。将军越来越多,缺额就越来越多,文官捞的也越来越多。大家都挺开心,唯独亡国时要死皇帝,死百姓。这些蛀虫,却不过是换个主子。

相对比大同、宣府二地年费军饷不过白银七八十万两,却守卫国疆几百里,边关军户常年是家家挂白,日日服丧。

如此恶劣时局对杜文悍来说,唯一的好处就是只要他有钱、有兵甲,就可以不停的任命千总官征募兵马。

沈何大事上虽无远观,却懂得听话,他问道:“这党同伐异实乃常事?那大哥您打算怎么办?”

听这话,杜文悍面目骤然冷了下来,他说道:“老子的军队里只会有一个声音,也只能有一个声音,那就是我杜文悍!但凡有哪一个敢唱反调的!那就别要命了。一家老小也都赏给有功的军卒做奴户!”

沈何犹豫的说道:“大哥,此事,究竟得如何操作?”

杜文悍摆摆手,他身后跳出来两个督战队的走动,砰的一下双膝跪地叩首道:“义父!”

沈何目瞪口呆的看着这两个胡子拉碴的汉子,只听杜文悍道:“杜元德,杜元恪。是我新收的义子,拜见你们沈叔父。”

那俩汉子二话不说,转身就给沈何磕了个头:“叔父!”

杜文悍这五个督战队的走动是他在广宁时自己亲手挑的,这一路走来,杜文悍亲自打熬这五个人的近身搏杀技巧,再加上屡经战阵,他们现在都是专业的厮杀汉了。这五个汉子终日厮混在一起,早已情同手足,前几日商量好一同跪在杜文悍身前,将他拜为义父。

杜文悍对这个倒是不抵触,北方江湖都是认师傅、拜干爹以后,才由自己师傅、老子带出去坐堂。言明了三开六斩的规矩以后,杜文悍就收下了这五个儿子,以德、恪、忠、勇、智为名,定辈分为元字辈。

沈何看着这两个厮杀汉不知道说什么,憋了半晌道:“起来吧。”

杜文悍笑呵呵的说:“明日起,我要将鞍山驿驿城中所有闲散军户家属等都迁居城外,城中只留粮、米、布匹、匠户及惠民药局等杂物商铺。城东、城西各建一栋三层楼的行署。主兵戈战守者归为白虎节堂,主军法督战者归为忠义节堂。你带元德、元恪二人搜罗忠心兵卒三十人领忠义节堂,总督全军舆情,全军督战队亦归你节制。”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