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八章 十八岁(一)(2 / 2)MOVC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也无所谓干净还是脏,老张就那么坐在石凳上,顶着还不算热的夏日的朝阳,趁着人少的时候稍微大声的读着诗词。

就像是小说总有个开头,发展,高,潮,结尾一般,这本诗集在老张眼里也是如此,开头的几首汉乐府虽说赏析里面给的地位很高,只是在那时候的老张眼里,却也多少有些悲切过甚了。

什么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还是我大汉雄风吗?

什么野死谅不葬,腐肉安能去子逃,老张记忆中的败仗不过也就是白登之围和李陵投降啊,至于吗?

不过编这本书的人也多少有些欲扬先抑的意思,紧接着就是一首佚名的《霍将军歌》了。

四夷既获,诸夏康兮,国家安宁,乐无央兮,这才有点意思嘛。

魏晋时期的倒是有几首曹操和曹植的,只是老张对这个时代了解不多,于是就和先秦时代一样,选了几首读了读,也都是些“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或者“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这样的有些杀敌报国,昂扬向上,相当符合年轻人的爱好的诗了。

接下来就是老张最喜欢,最推崇的唐诗了,算是到达了高,潮。

说起边塞诗,上过高中语文课的人都能想到两个人的名字,高适,岑参。

只是比起杜甫说的“岑参兄弟皆好奇”的晚年诗风有些哀伤的岑参,老张还是更喜欢笔力雄浑,气势奔放,终生不辍的高适。

虽说百度百科上关于高适的介绍里面,说他有些诗歌颂不义战争什么的,老张却是嗤之以鼻的。

如今世界政治的主体不也是民族国家吗?难道中国人已经是世界公民了?那么要求古人,实在是应证了马克思那句“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

更何况,作为一个民族主义者,一个崇尚大唐的气象万千,开放兼容的爱唐痴汉,一个相较于身边人算得上是相当熟知中国古代的历史并为之骄傲的中国人,自然也是喜欢细数古代,尤其是大唐的赫赫天威的。

而还有什么,能比高适和岑参的诗更能表露那个时代的强大与威势呢?

出征契丹时候的“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送朋友从军时候的“离魂莫惆怅,看取宝刀雄”;

展现报国志时候的“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而由诗及人,他也去了解了高适的生平事迹以及行事作风,却更加喜欢这位诗人了。

不同于没上过战场,没带兵打过仗的李白的“胡无人,汉道昌”,高适出将入相,封渤海县侯,散骑常侍,诗风在让人昂扬奋发,有些报国志的同时,却也毫不隐讳征战杀伐的苦痛与艰难,反倒在显得真实的同时,让诗中蕴含的心绪变得更加难得了。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默念着这句诗,算是做个阶段性的收尾,老张捏了捏会明学,缓了缓神。

歇会儿吧,他如是想着,放下了手里面的书,拿出了手机看了下时间。

才七点半。

狠狠的和了下眼皮,老张抬起头,却看到了有人坐在他的对面的石凳上,饶有兴致的点着头,好像在品鉴什么一般。

对方的手里什么都没有,却一副有些陶醉的神情。

不会是个神经病吧,有些惊疑不定,老张如是想着,也没说什么。

毕竟这里是个公共场所,他也管不了别人。只要对方别来干涉他,他也无所谓。

只是事情总也不会如人所愿的。

“你这么喜欢诗词啊”,有些意味深长,那个女子笑着,有些生疏,如是说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