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62章 财政(2 / 2)英联邦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为什么在大明朝初期的时候,国家进行大规模的工程建设、发动大规模的对外战争,以及发生饥荒的时候,赈济灾民没有任何问题,而到了明末就不行了呢

难道是因为明初的经济比明末更发达,明朝在将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经济处于不断衰退中这显然背离了事实。

米柱手上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大明的经济,越到后期,就越繁荣发达。

万历时期,经济的繁荣,生产力的发达,更是达到了一个高峰,明初与之相比,望尘莫及。即便在连续发生了自然灾害的万历后期,尽管相对于万历初期,经济有所衰退,但在总体上,远远高于明初,则是不成问题的。经济是更繁荣了,生产力是更发达了,而国家的财政,却是更加困难了,这是什么道理

大明初期到末期的赋税收入,基本上没有太大变化。那么,明朝末期的财政困难,自然是因为国家的赋税,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了。收入基本不变,开支却随着人口的增多,而不得不增多,这样当然就造成了困难,但,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还有一点,如果赋税收入,没有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那么至少每个人感觉到的税收压力,应该远远低于明初吧可为什么反而明朝末期,到处都是一片对赋税过高的抱怨,到处都是叫苦连的声音呢

如果,是后来增加的军饷,或者额外的加派过多,这也不通。要知道,明成祖时期,修建紫禁城、营建武当山建筑群、郑和七下西洋、五十万大军五次北伐蒙古、几十万大军屡次南征越南,这几个事件,随便单独拿出一项来,所造成的财政开支,就远远高于崇祯时期所有的赋税收入、辽饷剿饷练饷的加派,以及地方上额外的加派的总和。

但为什么明成祖时期,百姓对负担虽有一定抱怨,总体上却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社会保持安定,而到了明末,增加赋税,造成的反对声音,会这么巨大

大明的税收过低,农业税低,商业税更低

大明的税收,几乎在二百五十多年的时间里,没有增加实际上是在不断减少,农业税减少,商业税减少的更多。

明代晚期,人们对任何一次增税的行为,都叫苦连,以致于当政府试图增加赋税时,阻力重重。

纵观明初至正统年间,明朝税收大致在1500至2200万两,土木堡之变,中央政府军战力严重不足,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心无力,地方官员武将开始圈占土地,军户逃亡严重,军事中心由中央变为边防军,正德年间税收只有600至800万两,到嘉靖年间北方和南方同时遭到攻击,税收更低,全年税收不会超过400万,并且边防军开始出现拖响,军力严重下降,无法抵御蒙古军队。

隆庆年间,俺答封贡,北方安定,税收有所增加,万历张居正改革,国库年余400万,以后两朝稳定发展,崇祯时期内忧外患,财政出现赤字,加派三响,税收在800至1000万,但是全国的土地多半在官绅手中,很少一部分农民承担了全国的税收,使得这些农民相继破产,加入流贼,加速明王朝的灭亡。

米柱调查了大量的文案和数据,调出了大明历年历代收入的明细,画出了一张曲线图,这一张曲线图令人一目了然。

就是朱由校也看得明白,他不禁疑问:“为何二百年前,大明岁入可达上千万之巨,而现在,反而越来越少?成祖之年,动辄打仗,大搞建设,还有剩余,而今之世,国家居然无法调动二十万以上的军队?”面对这严峻的问题,连他这头脑简单的人都明白了然,更不用朝中诸公。

赵南星道:“国朝之初,宗室人口不过几百人,而今之世,人口多达数十年,俸禄极高,又免税,国家收入自然极少。”

宗室开支确是大财政一大难题,但绝对不是主要的。

孙承宗道:“赵相公!本官就不问你,现今宗室有多少人?每年开支有多少,拥免税田亩多少?如果赵相公想知道,随时可以来户部查,数字是不会骗饶。”

赵南星脸上一红,他道:“新税法与宗祖家法有极多冲突之处。”这年头,一句祖宗家法可以挡住许多问题,与祖宗家法有违,就是不校

孙承宗道:“有冲突?没有呀!新税法中,没有一条是新增加的,相反是尊从祖宗家法之训,重拾祖宗荣耀,太祖为何规定进士、举人、秀才的免税田亩?因为即使有功名在身,也对国家是负有责任的,但是到了后来,变成了全免,这才是有人为了一己私利,公然违抗扭曲祖法,以致国家财政收入日蹙,入不敷用,国势一日不如一日,重新丈量田亩,清点田册,征收商税,在所必校”

韩爌嘿然道:“孙大人身为翰林学士出身,却一味导君逐财,与民争利,这是为人臣所为?”

孙承宗道:“本官身为计相,所做者,是用尽一切之手段,为大明开源节流,本官不像韩大人,解决财政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请开内帑。”

韩爌怒道:“你!作为一翰林学士,汝只知一味媚上,是何道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