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到门口,一身大红袍,胸前挂在的米柱正下马,后面是十六抬大红花轿,送嫁妆的队伍从两旁的偏门鱼贯而进。
澳州伯爵府燃烧着三十万响的大红鞭炮,两旁乐队更是起劲的吹,这热闹场面,几时见过?他看见御马监勇士营的人及一干仪仗卤薄,就知是皇帝来了。
米柱来到花轿边,低声道:“郡主,到家了,咱们一起进去吧?”
花轿里的杨如花唔了一声。
米柱与花轿,进入大门,大门后是一个巨大的广场,本来就里是有喷泉和水榭什么的,考虑了米柱父子都是武将,出入大批的扈从马弁,所以改为广场。
朱由校等领着文武大臣们迎了出来,朱由校十分高兴,大声道:“今是米提督大喜之日,朕给你道喜了!”
“谢皇上!谢诸位。”米柱连连的抱拳称谢,米柱是意气风发,龙行虎步,直至主大厅的红毯前才停下,掀开轿帘,请新娘子出来,来到祖先牌位前,杨如花头上披着头盖,看不见她的样子,她因为披着头盖,也看不见别人,只能看见自己的脚尖,在喜娘的牵引下走路,司仪引赞:新郎莅位伫立于轿前。
通赞:启轿,新人起。
司仪引赞:新郎搭躬拱手延请新娘
司仪引赞:新郎新娘就位至香案前奏乐鸣炮。
通赞:新郎新娘向神位和祖宗牌位进香烛。
司仪引赞:跪,献香烛。明烛,燃香,上香,俯伏,兴,平身复位。
通赞: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兴。
新娘进入大厅后,要跨过火盆,并踩碎瓦片。
米礼义等己在慈候,这是准备拜堂了,因为皇帝来了,必须多一道礼节。
古人最敬畏的,是地君亲师,现在要多拜一个皇帝。
送亲使魏广微和张续我看见皇帝全套仪仗前来参加婚礼,比米柱还高兴,这一趟是来对了。
地桌的规格是需要一张正方形四脚四角的桌子,要平平稳稳,象征地,东西南北四方,桌上必须铺设红布,以示吉利,桌上摆有香烛和贡品若干,红烛正燃,檀香缭绕。
拜地必有香及红烛,拜前点燃。地桌上铺红布,坐北周南。男西女东,面北对地桌而站,由司仪领唱,新人跪拜,磕四个头。地桌的布置各地不尽相同,但主要东西相差不远。
地桌上设地爷牌位,牌位前放一盛满粮食的斗,斗上贴金玉满斗四字,斗用红纸封口,插柏枝,建议在枝上系铜钱叫摇钱树。斗内插秤一杆,杆有十六星,分别代表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和福禄寿三星,寓意吉星高照,称心如意;秤上挂铜镜,用来避邪,也寓意明白如镜;桌上放婆婆给新娘的抒,寓长住久安。再放尺一把,寓公平,品行端正;还有放红枣,花生等的。
地桌上摆斗、秤、尺就是三媒六证的意思。
帝师李逢春大声道“吉时到!奏乐。”
在奏乐声中,米柱和杨如花在司仪人员的指导下准备就位,他和杨如花同牵一条红绫,做好了准备工作。
这是拜堂成亲呀!人生的第一次,这是古饶礼法,他们相信,通过这种仪式,可以把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变成亲人,这是神圣肃穆,广被人们认可的事,也意味着自此之后,他与杨如花,可以合法的00了。
李逢春道:“新人准备,一拜地跪!”
米柱和杨如花双双跪下,向大厅外拜了一下。
旧时的拜堂,实际上起着后世的婚姻登记的作用,是夫妻关系确立的真正标志。现代婚礼中的拜堂,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这种性质。通过拜堂,新郎新娘把永结百年之好的决心公之于众,让大家作为他们结为夫妻的见证人,使他们的关系不但具有法律的基础,而且得到社会的承认。
其次,拜堂是新郎新娘真实心情的郑重流露和表达。
婚礼中的拜堂,无外乎一拜地、二拜高堂、夫妻互拜、再拜亲朋四项内容。它除了有上面所讲的盟誓的意思外,还包含有感谢、月廷关照的意思。传统华夏是一个信仰崇拜地鬼神的国家,结婚之日感谢地神灵的恩泽、请它们日后保佑二人白头偕老,是他们的共同心愿。
三拜地之后,本应是拜高堂,但他们有皇帝陛下证婚,只好先多加一项,拜见皇帝,这在这时代绝无仅有,是最高的荣誉。
李逢春大声道:“二拜皇上!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