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六章(改)1(2 / 2)流心剑语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但面对伊拉克尤其是第二批被派到约旦境内的军队,打的那叫一个惨烈。在丧失了战场制空权的情况下,那两支隶属于共和国卫队序列的伊拉克部队(其中一个是库塞-侯赛因最早的嫡系部队法奥师,另外一个是后来组建的伊萨德师)打的非常顽强,虽然这两个师最后能自己走回来的人加起来还不到两千,但也将面对的三个以色列精锐旅拼的损失惨重,不得不停下来进行整补。

从地面战争爆发到现在,交战各方的军队伤亡都非常大,约旦和叙利亚军队就暂时不提了,伊拉克军队有一个师全军覆没(就是被派到约旦境内参加演习的那个师),两个师遭受重创(法奥师和伊萨德师),另外几支部队也有不同程度的伤亡。占据优势的以色列军队同样好不到哪里去,尽管武器装备先进,军队训练有素,空中优势明显,他们还是付出了好几千人的伤亡代价,而其中阵亡人数占了大部分。造成这个局面的原因,自然跟某个人有关。

那天,卡奇姆突然走进共和国卫队的司令部,询问欧德-阿卜杜勒的看法,后者提出了一个建议,鉴于美国方面会不遗余力的给以色列军队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因此这一战伊拉克军队最好是以杀伤对方人员为主要目标,迫使对方因承受不了高昂的伤亡代价而主动停战。

于是在随后的战斗中,那些隶属于共和国卫队序列的伊拉克军队,都忠实的执行了这条指令,打起仗来跟疯了一样,见到敌方还活着的人就开火,也不管对方是在抵抗、逃跑还是准备投降,直到战斗结束后才开始收容俘虏,这使得以色列军队出现了阵亡人数要比受伤和被俘人数多很多的这一罕见情况。后来以色列军队不得不停止进攻,跟这个因素有很大的关系。据说,以色列高层某个以强硬著称的人,在看到这些数据后,心疼的眼泪差点掉下来。要知道,之前以色列军队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的死亡人数大约2800余人,这次的死亡人数直接翻了数倍。

在这场战争中,美国一如既往的表现出了对以色列的全力支持,不仅大量向以色列提供武器装备和弹药,还在UN的会议上提出对伊拉克进行经济制裁和武器禁运的议案。在进行表决的过程中,英国支持,法国和苏联弃权,华夏反对。随后,华夏提出对以色列和伊拉克同时进行武器禁运,苏联和法国赞成,美国和英国反对,该议案同样没能通过。于是,美国方面干脆绕开UN安理会,直接派出航母编队游弋在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强行对一些阿拉伯国家的货船进行搜查,以防这些国家帮助伊拉克采购武器装备。苏联方面为了西方国家的贷款,不得不与伊拉克在明面上保持距离。

尽管在普金的暗中帮助下,伊拉克还能秘密通过苏联得到武器装备和弹药,但价钱翻了数倍,导致伊拉克在资金方面也出现了困难。为此,欧德-阿卜杜勒在接到命令后,不得不几经周折来到华夏,提出是否能赊账采购一批武器装备,然后通过苏联或巴基斯坦和伊朗采用紧急的方式运到伊拉克。

“老欧,我们也是没有办法,你们拿不出足够的资金,石油又卖不出去,在这种情况下谁也不可能答应赊账向你们提供武器装备。”对于伊拉克方面提出的要求,谢凯想也没想直接拒绝了。

因为预想当中的海湾战争,变成了第六次中东战争,使得谢凯和404基地投入到石油期货市场的资金亏损了很多(总共加起来超过十亿美元),从而导致404基地差点就要破产(夸张了些)。在这种情况下,谢凯等人更加不可能赊账卖武器装备给伊拉克。

“那这样,谢。我把在华夏那几家公司的股份卖给你们,资金就用来向你们加急订购武器装备。”早在战争爆发前的几个月,欧德-阿卜杜勒就将除在伊拉克和华夏之外的那些公司的股权出售了。

“行,不过得折价。”虽然谢凯对伊拉克的处境很同情,但对于争取利益,他绝不会手软。没办法,自打他重生以来,资金问题一直困扰着404基地。

“好吧。谢,‘河蟹’佣兵团最近有没有接到什么业务?”自从“河蟹”佣兵团和“乌拉”佣兵团分家后,股东也分家了。出于某种考虑,欧德-阿卜杜勒选择了“乌拉”佣兵团。既然对方没有出乎意料,拒绝赊账,那么欧德-阿卜杜勒能做的就是想办法多弄到一些资金,然后用来购买武器装备和弹药。

“目前非洲以外的地方,只接了帮助保卫沙特的业务。不过,我这里有一份情报可以交给你们,当然,不是免费的。”眼看离1991年的8月份没多久了,再加上“乌拉”佣兵团的大部分精锐人员都来自苏联,谢凯认为这件事绝对可以弄,而且成功的可能性不小。

“你开个价,信息费从股份的转让费里面扣。”欧德-阿卜杜勒相信,只要是谢凯推荐的,对华夏绝对有利。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