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三十一章 关于照相机(1 / 1)躁动的大叔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言归正传,关于照相机黄庆记得以前看黄飞鸿系列电影里面就看到过那种老式照相机,主要结构就是一个一尺左右见方的盒子,现在黄庆估计应该就是在盒子上面挖个小孔,装上镜头应该就是一个最原始的照相机了。

黄庆照着想象中的样子让木匠做了一个方盒子,实际上是一个上面带盖的箱子,可以打开盖子看到成像的情况。再在箱子的前面中间处挖上小孔,在小孔处装上一个凸透镜作为镜头,这样一个原始的照相机就算做成了。

做好之后,黄庆将箱子内成像的一面蒙上白布当做荧幕,看一看成像的效果。将箱子固定在一个一米多高的三脚架上,外面蒙上黑布,搞成老式照相机照相的样子。

黄庆随便叫了个人站在镜头前,自己则打开箱子观察成像的情况,不出所料,在白布上面出现了倒立的人像。继续让人在镜头前前后移动,找出了成像最清晰的距离。

但黄庆觉得这样的操作方式非常的不方便,在黑布里面钻来钻去也就罢了,还要打开箱子盖子把脑袋伸进去看效果实在是无法忍受,如果真是照相的话少不得还要和被照的人交流,那么这就实在太麻烦了,因此这种方式是必须要改变的。

要怎么改变这种方式呢?想来想去,黄庆想到自己小时候照相的时候,照相的人一边观看着照相机一边指挥自己这边怎么调整姿势,说明他肯定能看到当时的照相效果。黄庆现在想起来照相的眼睛绝对不是从后面直接对着镜头的,显然图像传播路线已经发生了改变,那么他到底是怎么看到的呢?

黄庆想了一阵,那个年代照相用的只是比较老式的照相机,里面绝对没有什么电子设备,应该是看不到电子设备生成的画面的。既然如此,那么就只能以光学上面的原理来解释了。以简单的光学原理来解释,可以让光改变方向无非两种,反射和折射,无论是哪一种,都应该是玻璃就能解决的问题,现在玻璃产业已经发展了几年了,这个问题显然是可以解决的。

想到要使图像的传播路线发生改变,黄庆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潜望镜。潜望镜是初中物理里面就学过到过的,要制作起来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为了减少光的损失,反射镜面黄庆使用的是三角棱镜,做好之后看了一下,还算比较清晰。不过很快就发现了问题,第一个反射面完全将成像的位置挡住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黄庆不得不把第一个反射面改成了镜面,这样可以做成活动的,并且用机关与快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互动的结构,快门打开的时候镜面收起,拍摄完成之后镜面复位,这样就显得比较方便,比把头伸进箱子里那可要好得太多了。

当然,为了适应这种改造,照相机的结构也做了相应的改造。大致形状改成了后世那种照相机的造型,镜头也改成了可伸缩的套筒模式,以便调节焦距,总体上看起来已经有点像后世照相机的样子了,当然,精美程度显然是没法和后世的照相机相比的。

照相机差不多了,问题又回到了怎么拍出照片上来,主要就是感光材料,也就是卤化银的制取。

本来黄庆只是想用氯化银玩玩而已,但是现在想法不一样了,与其搞成不伦不类的夹生饭,不如多花点时间一步到位,直接用感光性能更好的溴化银和碘化银,如果成功了又是一个赚钱的产业,多费点事也完全值得。

溴和碘的来源黄庆所知道的最简单的就是海藻,因为上学的时候化学老师讲过这个,最容易操作的方法就是将海藻烧成灰,加入热水,通入氯气就可以分离出碘和溴了。至于氯气,直接电解饱和食盐水就可以得到。现在剩下的就是解决石墨电极的问题了,制造石墨电极的主要材料为焦炭和沥青,这两样也很容易办,小说里面的穿越大神有讲过,到底是不是那么回事,试过就知道了,不过在学过高中化学的黄庆看来,应该是比较靠谱的,那就这么办了,质量上没什么要求,能用就行了,因陋就简嘛。

不过这可不是三五天就能完成的,别的不说,光收集海藻至少也要十天半月的时间,另外制作石墨电极也需要时间,这样的话,那就暂时先准备海藻和石墨电极,这些事吩咐人去办就行了,现在已经是正月初了,自己办的学校也将要开学了,那可是正事,等学校那边上了正轨,这边也差不多准备好了,这样时间上刚刚好。

崇祯十五年正月十六,新鲜出炉的南京希望小学开学了。

虽然广告贴出去不少,但这个时代的人毕竟还是谨慎的居多,因此,除了在各个工厂和农场工作的人将子女送来上学之外,这些人算是黄庆的铁杆支持者,对黄庆是毫无保留地信任,而其他人则反应寥寥。

这种情况完全在黄庆的预料之内,不过这样也好,现在来的学生数量在两三百人之间,算下来几个老婆正好够用,工作也相对轻松,如果人数真的太多反而会把几个老婆累着了,这可不是黄庆想要的。

为了看起来更正规一点,黄庆还给每个学生准备了统一服装。当然并不是什么高大上的东西,就是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解放军的那一套草绿色军装,帽子上有红色五角星那种。这还是黄庆一次偶然看到一个幼儿园搞活动,那些小孩都统一穿着这样的军装,看起来非常可爱,也非常精神,因此黄庆也想在这里模仿一下看看效果。

因为招收的是六到十岁的孩子,肯定是有高有矮的,因此黄庆准备了两种尺寸的,高一点的用大号的,矮一点的自然是用小号的了,而且黄庆专门吩咐适当做大一点,毕竟小孩子可是会长高的,这样就可以多穿两年没问题,当然,肯定要告知孩子们爱惜这身衣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