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按照吴先生的意思当在何处增加一大湖。”孙冕觉得吴梦说的颇合自己心意,诚心请教道。
“便是此处。”吴梦手指其中一长洲县和昆山交界处,娄江北岸一处,正是后世赫赫有名的阳澄湖。
孙冕一看,脑袋顿时摇得像拨浪鼓:“吴先生,这如何使得,此处有数处村庄,怕有良田七八万亩,怎么能作为湖泊。“
吴梦心道你现在不搞,以后海平面还会持续上升,海潮不断带来泥沙,下游一直连连水患,三十年后此处变为一个大湖,还出产大名鼎鼎的阳澄湖大闸蟹。
想到此处便连忙解释道:“知州,这自苏州城娄门至昆山一段,凡七十里,自古遇暴雨、海潮皆成水洼,稻米颗粒无收,年年赈灾。且水愈来愈深,不少已是不耕之田,留之何益?”
顿了顿又道:“知州还有一事不知,水洼之处的淤泥可是农家上好的粪料。”
丁睿大眼睛忽闪忽闪的看着地图,想着吴梦方才的进言,心下暗自琢磨。
孙冕沉思良久方道:“还有何良策,请吴先生明言。”
吴梦指着娄江东部入海口位置道:“东江、娄江及其他入海之水渠应修筑水闸,海潮涨时关闭水闸,以防海潮上溯带来泥沙。而沿海一带低洼之处严禁垦田,不得放牧,专为海潮行洪之用。已有良田、村镇处未修筑海堤防护者全部补修海堤,严防海潮,几番并举,苏州水患可少九成。”
“还有,治水工程浩大,当分步进行,这第一步便是各县须组织民众自行将低洼、水塘、河湖之处修筑围堰堤坝,以防洪水侵袭。第二步移民开湖,第三步修筑水闸,第四步疏浚河道,最后才是修筑海堤。”
孙冕看着地图沉思起来,他治水向来便是行家,左思右想这确实是个良策。
如若此处挖掘一个大湖,将来海潮倒灌时关闭水闸,此湖又可囤积太湖流入的湖水,退潮时打开入海口水闸泄去湖水,湍急的水流又可冲走泥沙,娄江也不会长期淤塞,以致四处泛滥。
孙冕道:“吴先生所言确是百年大计,可工程浩大,工期漫长,非百万贯上下不可,且方才那大湖处之百姓如何处置,这苏州地界已无处安置。”
苏杭之地人烟密集,可耕之地已是不多。
吴梦笑了,开始夹带私货,摊开另外一张地图,却是一张台湾岛的地图,他指着这座岛屿说道:“此处位于娄江入海口东南处,顺风三四日便到,岛上可一年三熟,大湖的百姓于此处安置甚为妥当。”
这就让孙冕为难了,要知道地方官的政绩之一便是人口的增长,此处至少有几千百姓,迁出后不是严重影响其政绩么。
孙冕沉吟半晌,摇头说道:“吴师父想的倒是好法子,可这百姓外迁一则影响苏州所属官吏的政绩,二则几千百姓的迁出没有政事堂的批示,如何能随意行事。”
吴梦胸有成竹道:“孙知州若是有意为百姓造福,当促成此事,而不是光考虑官吏的政绩,只须知州上奏折言明此事即可,来年政事堂自会核批。”
孙冕老脸微红,对于吴梦前半句说他光考虑官吏政绩有些愧疚,听到后半句却诧异了,奇道:“吴先生莫非是诸葛卧龙,可料事如神。”
吴梦其实知道自明年起这一带将不但有洪水还有旱灾,所以吴山村一带都修高了河堤,到时娄江两岸流民遍地,正好吸纳流民至台湾。
不是他不想告诉别人明年有灾祸,可说出去即算有人相信也不会搬迁,毕竟这不是灭蝗,中国人自古的传统便是父母在不远游,尤其是农民,始终故土难离。
“知州如不信等到明年夏秋之交便知,苏州水患非一朝一夕可治,工期绵长,定要十年八年之功不可,在知州任内无法竣工,但知州倡议之名将永垂青史。”吴梦提醒道
“唉,老夫也不管那身后事,只是还想再问问这一百万贯从何处而来。”孙冕也不跟他啰嗦了,直奔主题。
吴梦抱拳问道:“请问知州,州衙可出几钱。”
孙冕估算了一下道:“顶多每年五万贯,再多定是拿将不出。”
吴梦郑重的说道:“新开挖的大湖百姓移民费用我等承担,可省去十万贯。”
顿了顿又道:“孙知州那精盐为何不算将进来,明年夏粮收上酒坊大量酿酒,直接往京城或是外邦发卖,卖上十年八年,待到河道疏浚,何愁这区区几十万万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