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然,北大、清华可以算是国内最知名、教育水平也最高的两所综合性大学。
只要是中国大学生,无不以考入这两所大学为人生中最骄傲的目标,也可以说是他们人生中最辉煌、最鼎盛的目标之一。
但,这是他们人生中最终极的目标吗?
显然不是的!
读了清华、北大又能怎么样呢?
读了清华北大就能成为马云,成为马化腾,成为比尔.盖茨吗?
还是说读了清华北大,就一定能成才,成为国家栋梁,民族希望?
曹印可是知道的,未来关于北大学生毕业卖烤红薯的新闻,甚嚣尘上,更有清华毕业的某数学天才,出卖国家利益,将北斗二代定位导航卫星的信道编码规则出卖给美国,导致国家遭受了巨大的损失。
这些人,难道当初进入北大、清华的时候,不是被称为天才,不是被看做国家的未来和希望?
所以说,曹印觉得,其实考什么大学真的没有太大的关系,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在学校里学到些什么,然后怎么在进入社会之后将它用出来。
而在这这一点上,中国的应试教育一直都受到很大的指责和争议。
很多人都说,中国的学生学的是屠龙技,干的却是卖菜工,因为中国的大学生大多数毕业出来之后,都会发现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好像并不适用,他们要参加工作,还必须要学习更多的新东西,甚至完全推到以前所学的知识,重新做起,重头一步步地学着来。
这说明学生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和他们走出社会之后所需要用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挂钩!
曹印虽然并不完全赞同这种观点,但也觉得这些话说的有一定道理。
学校里学习的,主要是理论知识,而进入社会之后,参加工作却需要实践知识,可是理论和时间之间,往往会有偏差,或许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自己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走出社会之后好像用不上的原因。
但无论如何,知识学到了就是你自己的,它放在那里,不管你用或不用,它都是属于你自己的东西。
说不定哪天你又能用上了呢?
所以曹印觉得知识本身并没有错,学校里教的东西也没有错,但这只适用于一种情况:那就是学生在对于自己的未来没有规划的时候,才适合系统而全面的学习知识,因为他们谁也不知道,自己以后究竟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或是进入什么样的行业。
但如果一个人早就对自己的未来有规划,并且目标明确,目的清晰呢?
就像曹印一样,他一早就已经打定了主意要进入互联网行业,未来借着行业的风口像一头猪一样在天空自由的翱翔,这时候他去学习物理、化学还有什么用?
当然,你也可以抬杠说互联网行业同样需要物理、化学知识,比如计算机制造、芯片制造等产业,就有很多物理知识在里边。
可问题是曹印又不想去造计算机!
他的目标只是成为一个电商,像未来的淘宝、京东一样,一个双11就能狂赚好几千亿,你说他学能量守恒定律、学硫酸铁地化学方程式来,有什么用呢?
自然的,既然明知道未来不会用到这些知识,跟不可能去做什么物理学家、化学家,那曹印当然不会对物理或是化学课有任何兴趣了。
他之所以勉强还能考上90分,其实正是如程忠辉所说的,必须要掌握这两块“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