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发源的这颗行星直径100542 km,自转32.3小时,和3380927 km外的双子星II组成一个稳定的双行星系统。”
洛天羽算了下,也就是说这颗行星的直径是地球的9倍之多,和土星体积相近。而既然是双行星系统,即意味着他刚才看到的双子星II体积不会比这颗星球差太大。而从天文学角度上讲,两颗星球的距离并不算远。
为什么这么大的两颗行星没有出现引力的互相干涉呢?
他这么想着,忽然失笑。他都忘了这是个虚拟实景,干嘛深究这么多设定问题。
“历史学界普遍认为我们文明的起步,即初步建立部落制社会是在2万3千年前,这个时间点也被定为我们的文明元年。在文明纪元12314年,出现了第一次技术飞跃,……和……两项关键技术得以应用。
奇怪的是,看到这里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目之所及却是一片模糊。
系统问题?洛天羽试了几次无果便放弃了,继续往下看。
“文明纪元14356年,第二次技术飞跃出现,我们得到了进入太空的能力,但同时也引发了世界规模的战争。这场战争持续到15112年,以……国家同盟的完全失败告终。据统计,在这756年间,全球人口下降了近45%。同年,行星中央政府成立。”
“因为战争缘故,星球的环境出现严重损害。文明纪元16325年,行星环境治理结束,人口恢复到战前水平。同年,政府宣布启动前往双子星II的殖民计划。”
“文明纪元17000年,殖民船‘新世界’号登陆双子星II。”
“文明纪元17059年,双子星II首府正式落成。”
“文明纪元18756年,第三次技术飞跃出现。基于……关键技术的应用,我们获得了在较短时间内到达比邻星系的能力。”
技术方面的东西一概被隐藏了。这只是个设定出来的故事吧,有这个必要吗?还是因为不是商业用途不能盈利,所以编剧懒得写了?洛天羽一边吐槽一边翻书。
“从我们的文明伊始,天环之兽就一直存在于记录当中。历史上曾称祂天环之神,在科技革命后此称呼被现用名渐渐取代。天环之兽在星系间游动,每隔17年会回到我们的行星轨道,成为暂时的星环。这也是祂的名称由来。”
洛天羽在脑子里估摸了下这玩意的规模,顿时头皮直发麻。
一只有足够长度成为地球9倍大小的行星的星环的……生物?
这还能叫生物吗?
“15767年,轨道观测站观测到一颗直径32公里的天体向我们高速接近,将会撞击在北半球人口密集区。最高科学团队一致认为这个级别的撞击将导致行星生态环境的毁灭。刚刚起步的太空武装力量进行了多次拦截尝试,但束手无策。”
“在小行星撞击前的12天,社会秩序几近崩溃。”
“但此时观测站发现了双子星II附近上浮的天环之兽。距离祂上一次离开仅有三年时间,祂本不应该在此时出现。但祂折回了我们的行星,并在小行星撞击前的三天完成了入轨,用身体抵御了那次原本应该将我们文明毁灭的撞击。”
电影一样的剧情。虽然只是短短的文字描述,但想想就能感觉到那场浩劫与拯救的波澜壮阔。
“在此之前,天环之兽从未主动干预过我们的文明进程,也从未与我们有过交流,大众几乎已经将祂视作一种自然现象。但这次祂的拯救行为让我们意识到祂是有高度智慧的存在,而且对我们抱持着无上善意。也正是从那一年开始,天环节从民间庆典成为整个国家的法定节日,太空舰队将会在天环之兽入轨和离轨时为祂举行盛大的列队迎接及欢送仪式。”
“关于天环之兽到底是什么,是单一个体生物还是某种生物文明的集合体,学界没有统一的结论。但通过多次观测到祂从空无一物的空间中上浮,又下潜消失于空无一物的空间中,猜测祂应该至少能够在至少二维至四维间(当祂处于三维时可被我们观测)切换自身存在形态,并进行疑似基于空间翘曲原理的移动。”
这真是神奇的生物。洛天羽顿时对它产生了莫大的好奇心,对即将到来的能够亲眼目睹这一奇迹的天环节也充满了期待。
看来这就是他所体验的这个世界的重头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