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修行到底是什么(2 / 2)西瓜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而这个时候的猎者,可以抓捕猎物提供肉食,一时吃不完的猎物可以收押、驯化,更重要的是承担保护农者创造的环境。

当猎者和农者在相互配合下解决了人类“吃”的最大问题之后,有空余时间的他们才在感受大自然、观察世界、思考人生的过程中快速蜕变,逐渐建立了对其他物种的压倒性的优势,逐渐独霸世界上最宜居的平原、草地等地方。

世界很大,人类也许很渺小。但至少在他们的视野之内,他们能争取到最好的生存环境。

随着文明的稳定发展与不断进步,当人类逐渐有机会与更高、更强的层次的生命角逐更广阔的天地的时候,“修炼”成了他们共同的选择。人类的始祖们坚信,只要个体足够强大,就必然可以骋猎九州,放牧天下,世界上任何地方都可以成为人类文明的活动范围。

但有一点一直不曾改变:不管人类变得有多强大,发展得有多快,哪怕数千年来经历过数不清次数的武力混战与学术争鸣,“猎”与“农”的本能始终潜伏在生命的最深处。

根据易氏家族流传下来的古老记载,在修仙者的领域里,“猎”与“农”依然是最基础的划分标准。易氏,便是众多的选择“农”这条道的家族之一。

抛开易氏本身的修炼方法而言,走“农”科修炼道路的修仙者所共通的修行境界被划分为七个等。每一个等级以百年为限制,可以提前突破,过期未突破则身死道消。而以百年百年为期,按照正常的修炼速度之下又划分了七级,用序数加星字来描述星级。

境界七等各自有名,按照最初的“农祖”古圣神农划分与命名,自弱而强分别是一入(门)、二化(种)、三出(芽)、四抽(苗)、五成(材)、六开(花)、七结(果)。其中,一境入(门)又叫做入(坑),切实地反映了务“农”的顺序。这七等境界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涵盖了天地间古往今来的所有强者。结(果)境之后似乎还有大境界,但流传下来的记载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

至于天外是否还有青田,不管是“猎祖”古圣燧人,还是“农祖”古圣神农,尚在人间征战的时候都没有给出明确答案。不过后世有传言,两位古圣都是在正值巅峰的时候失踪的。因此,两位古圣是飞升到了天外之天地的说法也长盛不衰,而修道之人中颇有一部分对此坚信不疑。

而另一种说法其实更坚挺:“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修行者七等、七级共四十九关,正与天地奇书《易经》相合。只是《易经》后来逐渐失传,《连山》、《归藏》两部分几乎找不到具体内容,所以“天外有天”的说法逐渐的占了上风,让后人徒呼奈何。

当然,现在的修道者多数相信一个折中的说法:也许是因为天地的限制,破七境之后似乎会进入到另一个世界,所以七境并非极限。只是千百年来,丝毫没有相关的消息传下。连精于卜算的易氏一族,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是在某些语焉不详的孤本里,略略有些“更大世界”、“广阔天地”的意思。

不过呢,反正没有七境高人站出来发话,事实如何都不过是听说而已。现如今更是早已没有谁去认真追究了,尤其是对于无缘修道的门外之人,看个热闹夸声好就可以了,不然还要怎么着?非得找人打一架争个你短我长吗?

林德箭听得有趣,不由得笑了出来:“嗯嗯,三爷爷,我果然是个什么都不懂的门外汉,听了半天就觉得你说的这位名为‘神农’老爷子给那什么境界取的名字有意思,嗯,接地气!”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