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醉风楼笔记(91)—父亲(一)(1 / 1)醉风楼主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自从加入宜都市诗词学会后,结识了很多宜都的风流雅士和文人墨客,低吟小桥流水、高唱大江东去,好不快活。诗词歌赋之余,还参加了很多活动,赏王畈松乐山银杏、品红花土老憨柑橘、庆团年之宴。每周四还有一个固定的座谈会,各人畅所欲言、交流心得、一抒胸中块垒。

学会里很多人和我父亲一样年长,我只能算小辈。有一次座谈会,别人在介绍我时,有一位人称刘姐的突然问我“你以前是不是在粮食局住,你父亲是不是叫白**,母亲是不是叫***?”

我疑惑的看了看她,好熟悉的样子,但就是记不起在什么地方见过。

“您认识我父母?”

“嗨,我是看着你们俩子妹长大的,你家以前做建材生意,我在物质大楼做五金,经常与你父母来往啊。”刘姐提示我。

“哦,我是说怎么这么眼熟啊,我想起来了,您确实以前经常去我家店子,而且他们也经常去您那儿,就是在物质大楼拐角的那一家撒?”我终于想起在哪里见过面。

“嗯嗯,做了这么多年了,我的店子还在那里。”刘姐笑了。

“你父母还好撒?”她又问。

“母亲去世了,父亲早已退休,不过身体还很好,天天在外面给人主持、排练,忙得很。”我答道。

“你父亲很厉害哦,一口普通话说得才叫好,主持节目根本不在话下。”刘姐一边说一边介绍父亲。

“呵呵,您怎么知道啊,他平时很少说的。”我笑着问。

“我是90年代初到宜都来的,你看我现在不是说的普通话吗?其实我老家是河北衡水的。刚来不久因为业务的关系就跟你父母打过交道,你父亲一口普通话说的非常标准,听他说话的口音我就问他您也是北方人?结果你父亲说他是河北石家庄的,把我高兴的,没想到在这里还能认识一个老乡,直到几年后听别人说才知道你们就是土生土长的宜都人。你还别说,我后来想了想你父亲说话的口音,根本就听不出来一点宜都话的痕迹。”刘姐讲了父亲捉弄她的笑话。

“哈哈哈,刘姐,这一点儿不奇怪,我父亲最早在鸦官铁路宜都民兵师指挥部当播音员,70年考进县文工团,在这期间还在宜都县广播站当兼职播音员,普通话标标谁准,没有一点儿杂音,而且您还不是第一个上当的。”我笑着告诉刘姐,还有别的“受害者”。

“啊,还有别人上当。”刘姐惊得嘴巴都要合不拢。

“是啊,我亲眼所见,我上小学的时候,那个时候我们家还在开副食商店,晚上我做完作业后,就在店子里看电视,当时父亲也在。这时有一个老太太来买东西,说的方言好像是北方话,跟普通话有点像,但又不是普通话,我听不太懂,父亲马上迎上前去,突然用和老太太一样的方言与她对起话来。我看见老太太的表情马上眉抒目展,喜笑颜开,和父亲说了好一阵子,隐隐约约有几句老乡我听懂了。老太太走后,我问父亲和老太太在说什么,父亲才一五一十的讲我听,这老太太是河北保定人,在宜都走亲戚,她说的是保定方言,父亲当然用保定腔和她对话,老太太一听到乡音,马上认父亲为老乡,问父亲怎么到宜都来了,父亲则说小时候和家人从河北流落到江南,最后在宜都落脚。听了父亲的话,我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您什么时候到过河北啊,您不是土生土长的宜都人吗?”我把小时候亲眼看见的事讲给刘姐听。

“只能说明你父亲厉害啊,你父亲一表人才,人也聪明,就是快七十了,相貌还是这么潇洒。”刘姐不住的赞道。

确实,父亲的人才是没得说,家里现在还珍藏有他七八十年代演戏的照片,相貌英俊,身姿潇洒,那个年代专门演样板戏中高大上的人物,比如“洪湖赤卫队”的刘闯、“沙家浜”中的郭建光,那是全宜都县千挑万选出来的哦。

我爷爷婆婆去世得早,父亲是在哥哥姐姐的帮衬下长大的,虽然家里穷没读过几年书,但非常聪明好学。父亲说小学毕业后考上了乡里的中学,哥哥姐姐怕别人欺负没妈的孩子不让去,所以就早早的下了学,在家帮助做农活。可他却不甘心,在坡里放牛的时候,骑在牛背上看以前的课本、趴在泥地上练习写字,后来还自学文化上了电大的大专,所以当父亲说他只有小学文凭时,竟然没有一个人相信,因为父亲太能说、太能写了,办事能力也超强。爷爷以前是木匠,父亲还跟着学了几年手艺,所以动手能力特别强,,家里穷装不起广播,他就收集零配件自己动手组装,居然和新买的不相上下。记得在大院住时,家里的鸡笼都是父亲亲手做的:用竹篾做的四层楼,前面带食槽、饮水槽,底下垫着纸板,兜着鸡粪,清洗非常方便,我当时还开玩笑,我们还住着平房,鸡却已经住起了高楼。

父亲说他小时候很调皮,在大队里是个刺头,一帮后生都听他的。我老家红湖大队是个冲积平原,在上游没修电站之前,每到夏季清江河连年发洪水,洪水滔天,变成一片水国,恶劣的生存环境逼迫人人必须会游泳,刚出生没多久的婴儿就要泡在水里学,连刚嫁到村里的新媳妇第一件事也是必须学会游泳。父亲游泳本领很高,曾经横渡过长江,我的游泳本领就是父亲教的。每到热天发洪水的时候,父亲就吆喝一帮孩子,趁中午日头正高时从辛家台子下水,游过几百米汹涌的江面,游到对河的三江村,那里地势高,还没被淹着,各种瓜果蔬菜长势正旺。他们上岸后摘上几个瓜,马上就往回跑,等农民发现跟着赶时,父亲已经跃入清江,推着瓜往回游,只剩下农民在后面远远的叫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