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能分辨是非,是为大善;但是帝王之术,在于平衡。帝王眼里,没有所谓的真正是非,只有利害。”
沐天波侧头望了望旁边抄写的沫显亮,声音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口吻。
“这话如此腹黑,自己如此年轻就懂这些,只怕与自己八岁清纯懵懂善良形象不符。”
朱慈煊心中虽然明白这个道理,却只能假装喃喃道:“这个,学生不甚明白。学生只希望忠臣有好报,奸臣应该杀了。”
“殿下年幼,加上心地善良,如此之想在情理之中,”
沐天波笑着捻了捻胡须,指着《资治通鉴》,大声道:“殿下若能将资治通鉴里面的精要都掌握,自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朱慈煊嗯了一声,躬身道:“学生谨遵老师教诲。”
沐天波拿起资治通鉴,望着上面的文字,悠悠道:
“资治通鉴记录了上百位君王的事迹,你可以从这些君王上学到许多,但是老师希望你能向汉高祖学习。”
汉高祖是何许人,厉害不得了。
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奴隶出身的皇帝石勒,曾说:
“脱遇光武,当并驱于中原,未知鹿死谁手。朕若逢高皇,当北面而事之,与韩彭竞鞭而争先耳。”
可见汉高祖刘邦之强。
但自己是朱家子孙,自然不行,朱慈煊摇头道:“学生倒不觉得,学生认为应该向太祖学习才对。”
沫天波摇头道:“太祖兵法、谋略、用人之才皆冠绝当世,乃是天授而成,不可学也。汉高祖的兵法不如韩信,谋略不如张良,政略不如萧何,而其能得天下,全依赖其用人之道。”
说到这里,重重说道:“殿下若想一展胸中抱负,非学会驾驭善用能人不可。”
他将驾驭和能人两个字说得特别重。
朱慈煊自然明白沫天波的话,能人要善于驾驭,若是驾驭得好,自然事半功倍,但若是驾驭不好,容易反噬,就如玄幻小说中的诛仙剑一般。
当即点了点头,低声道:“老师的话,学生定当谨记在心。”
说着双眼发出好奇之光,问道:“刘邦能得天下,手下有韩信、张良和萧何,依着老师看来,如今我大明谁可谓韩信,谁可谓张良,谁可谓萧何?”
沐天波沉思了好一会儿,才说道:“初汉三杰,皆是千年才出的人才,可遇而不可求;能得其一便是侥幸,岂能三者俱全?
若勉强而论,以老师浅见,晋王统帅三军可谓韩信,秦王治理后方,可谓萧何。只是帝师张良算无遗策,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却是没有合适人选。
即使如此,四年前,晋王和秦王精诚联合已经打得满清节节大败,可惜,秦王一念之差,最后功亏一篑。”
说完,重重叹了口气。
原来在数年前,永历政权接受了大西军孙可望和李定国联合抗清的建议,定都安龙府。不久,以大西军余部为主体的明军对清军展开了全面反击。
李定国率军八万东出湖南,取得靖州大捷,收复湖南大部;随后南下广西,取得桂林大捷,击毙”清“定南王孔有德,收复广西全省;然后又北上湖南取得衡阳大捷,击毙”清“敬谨亲王尼堪,天下震动。同年,刘文秀亦出击四川,克复川南、川东。孙可望也亲自率军在湖南取得辰州大捷。
东南沿海的张煌言、郑成功抗清军队也乘机发动攻势,接连取得一连串胜利,并接受了永历封号。
一时间,永历政权名义控制的区域恢复到了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全部,湖南、四川两省大部,广东、江西、福建、湖北四省一部,出现了南明时期少有的兴旺之象。
但后来因为秦王孙可望嫉妒晋王李定国功高,逼其出走,大好局面就此丧失殆尽。
朱慈煊见沫天波面色凝重,知道他定然为此事心痛惋惜,不敢出声发问。
许久,沐天波才叹息道:“我大明人才辈出,从秦王到晋王、蜀王、延平公。这些人若是能用好,恢复大明江山指日可待。”
说到这里脸色更忧,重重叹气道:“可若是驾驭不住,则可能引发大乱。”
朱慈煊心想,这几个大大都有独立募兵能力和财权,已经是地地道道的军阀,如何能以普通臣子看待,
虽这么想,嘴巴上却说着冠冕堂皇的政治话语:“这些人都对大明忠心耿耿,学生相信在父皇和老师的谋划下,定能将他们团结在一起。”
沐天波听了一怔,嘴角露出一缕笑容,低声自语:“但愿如此吧。”
朱慈煊没有点破,心中叹了口气,便继续与沫天波讨论用人之道。
经过一番讲解和争辩,朱慈煊大有收获,不仅加深了用人方面的见解,更听到了南明重臣李定国、刘文秀等人的故事。
沐天波见朱慈煊喜欢,便将授课方式改成半日讲解《资治通鉴》,半日讲解南明武将。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决定,却令朱慈煊一生受益,将他一步步推到了天下第一人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