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听不太懂这句话,但是村里的姑娘们懵懵懂懂的知道,高郎君和何先生都喜欢读书的人,之后的几天,不断有姑娘蹲在军营门口,不时搭讪进出的军官,求他们从图书室借本书来。害得高俊不得不在门口增加了两个岗哨,每天都有一个承局来这里盯梢。
另一个因此而受益的人是女奚烈茶茶,她听从了小双的劝告,进入师范学校学习,成为了第二名女学员,这件事也让村里的姑娘们羡慕不已,虽然大家不太懂师范学校是什么,但在里面学习的都是百户胸中有墨水的那帮人,还有不少是高俊和何志也的亲信,既然如此,这个学校肯定错不了。
另一个促使茶茶地位提高的事情是,女奚烈东成为了一管的管领,再次站回了权力高层。
到现在为止,茶茶还很难忘记当初她是怎么劝说父亲的,
五月中下旬的时候,高俊正式向阳谷县、寿良县两县的县官去文:“今年这六十个村子的夏税由我来收,由我来交。”
具体的意思很简单:地方税收分为田税、物力钱、杂税三项,田税由我高俊来收,保证一分不少的交到你们手里;物力钱由我来核查,最后也交给你;至于杂税嘛,本来就属于苛政,我建议两位县官还是把它免了,也是为两位的政绩着想。
高俊的这封信不亚于一场地震,在两县掀起了巨大的风暴。
金朝中后期,地方吏员复杂,国家确认编制的正式公务员(司吏、公使)只占了很小一部分,而由地方自行聘用的人员(押司、弓手)才是地方行政的主力军。正因为如此,原本的租税定额根本不够用,大家都是靠着摊派杂税维持运转,要是把杂税都禁了,我的那么多人怎么养?
高俊当然知道这个问题,在信里面直接给了答案:你们可以把这些人解散了嘛,反正事情都由我办了。
“高俊匹夫,真是胆大包天,肆意妄为!”县令勃然大怒。
但是高俊并不打算理会他们的怒火,反正他们同意也罢,不同意也罢,高俊都打算这么干了,要告到上级就去告啊,两县县令属于东平府,而押剌百户属于军户,隶属于山东统军司,等到上级扯完皮,估计就得半年过去了,那个时候山东不一定是什么样了。
不过高俊还是很大方的留下了原本的田税,倒不是出于慷慨,而是因为现在的形势还不允许两县的县公廨倒台,高俊早就把寿张、阳谷两县看作自己的囊中之物,若是因为财政崩溃以至于成了无政府状态,那也不是高俊所希望的。
金朝的田税和高俊自己规定的田税是一样的,夏税每亩土地收麦三合,高俊打算把这笔收入分文不少的交给两县,所以说,高俊在这六十个村子今年还得不到半笔税收。至于高俊自己,仅仅靠押剌百户的土地就足够支撑全军的下一阶段了。
高俊看重的不是能从这六十个村子拿到多少粮食,而是希望这些人都家家有粮,并且服从自己的治理。眼下各管都建立了管公所和派出所,军兵们也都训练完成,现如今,收税大权也落到了高俊手里,这六十多个村子已经成为了高俊的私人王国。
七月份,各地的收获工作基本进行完毕,应该上交的税粮也全部拉到了两县公廨,县令们自然暴跳如雷,写了长长的呈文上报,但是高俊并不在乎。
不久之后,七月二十三日,高俊和何志也举行了一个秘密的小小庆祝,纪念的是他们穿越一周年。
一年前,两个人身无寸物的来到了这个世界,刚来就背上了一个逃兵的身份,但是如今他们有了一个小小的据点,并且还在继续成长。
夕阳西下,两人遥望北方,那里正在上演更多的变化。
第六卷完
第一编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