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留城中,曹操已得知许褚和郭嘉包括于禁和曹彰全被黄胜擒获,曹操悲伤不已,心情十分低落。
荀攸对曹操道:“丞相,何不派人去与黄胜讲和,赎回三公子?”
曹操道:“公达以为,以何条件能赎回子文?”
荀攸道:“用陈留一郡,可赎回三公子。”
曹操连连摇头,道:“不可不可,陈留重地,岂能轻易让给黄胜。”
荀攸道:“陈留此地,无险可守,终究难以抵挡黄胜大军,眼下,不如用陈留换回三公子,更为我军争取得安全撤离的机会,同时,亦保存了军队实力,失了陈留,却得此三利,丞相并不算吃亏。”
曹操陷入了沉思。
最后,曹操问荀攸道:“我若用陈留换回子文、郭嘉、许褚、于禁四人,公达以为,黄胜会不会答应?”
荀攸道:“黄胜恐怕不会同意,毕竟,如今在黄胜的眼里,陈留已是他的囊中之物,而丞相要换的此四人,又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能同时换回四人的可能性不大。”
曹操道:“既如此,就只能换子文一人了,何人可为使?”曹操不是不想换其他人,而是他清楚,黄胜是绝对不会放人的,特别是郭嘉。
荀攸道:“董昭董公仁,可当此任。”
曹操道:“只是,奉孝和仲康,我将再难与他们相见矣,可怜奉孝,如今,疾病缠身,又身陷牢狱,当真是让我万分悲痛!”失去郭嘉,对曹操而言,无异于被斩去一臂。
荀攸道:“丞相放心,黄胜必定不会为难奉孝和仲康。”
曹操道:“为何?”
荀攸道:“黄胜对天下才学之士,不分敌友,一向都是十分尊敬,所以,奉孝与仲康必定安然无恙。”
“唉!”曹操无奈地摇摇头叹气。
曹昂道:“父亲,郭嘉深知我军所有军机要事,若是投靠了黄胜,对我军将是灭顶之灾。”
曹操道:“奉孝必定不会负我。”
此时,黄胜大军也到达了济阳,吕布和徐荣也率军来到,如此一来,济阳城已面临黄胜七万大军的围攻。
济阳城中只有两万兵马,守将乃是夏侯惇,在黄胜大军未到达之前,夏侯惇已派人往陈留向曹操求救,而曹操却迟迟未见发兵前来救援,夏侯惇只得做好坚守城池的准备。
黄胜刚在城外扎下大营不久,就闻报有曹操使者来求见,黄胜颇感意外,问贾诩道:“文和以为,曹操派使者前来,所为何事?”
贾诩道:“必定是为曹彰,郭嘉等人而来。”
黄胜点点头。
青州军帅帐中,黄胜召见了董昭。
董昭对黄胜深施一礼,道:“丞相府从事董昭董公仁,受丞相之命,特来拜见大将军。”
黄胜道:“不知曹操派先生前来,所为何事?”
董昭道:“特来与大将军议和。”
黄胜一愣,道:“议和?我大军到此,不得陈留,绝不罢兵,怎可能与曹操议和?公仁莫非戏言?”黄胜有点纳闷,难道曹操还天真的认为自己会同意讲和而退兵不成?
董昭道:“大将军,丞相欲以陈留一郡,换回曹彰、郭嘉、许褚、于禁四人,并恳请大将军两家暂且罢兵言和,不知大将军意下如何?”
黄胜看了一眼贾诩,贾诩微微摇了一下头。
黄胜对董昭道:“陈留已被我军三面包围,对我而言,此地已是唾手可得,又怎会拿四将去换取陈留?此事我断不会答应。”
董昭道:“大将军莫急,听我一言,如今,陈留虽然已在大将军掌控之中,然而,丞相亦有重兵把守各处城池,大将军就算攻下城池,也必定会折损许多兵马,而眼下大将军若用曹彰等人换陈留,就可挽回无数将士性命,请大将军细思。”
黄胜道:“曹操就算抵挡得了我军一时进攻,也会损兵折将,届时,即使他退往关中,也没有余力与我军抗衡,恐怕到时候不但失去陈留,就连关中亦是不保。”
董昭心中一惊,道:“大将军从青州杀到陈留,士兵连连征战,已是疲惫不堪,难道此时还不愿意讲和罢兵吗?”
黄胜也知道董昭说的在理,却依然道:“我携得胜之师,一鼓作气,必能攻克陈留,直逼关中,把曹操赶往西凉苦寒之地,让他再无翻身之日。”
董昭道:“大将军言之差矣,丞相大军尚有十数万,若退往关中,以虎牢关、武关、潼关等地坚守,大将军未必能攻克。”
黄胜道:“当初,袁绍占领太行山,如此险峻之地亦被我攻破,曹操仅凭几座关隘,怎能阻挡我大军?”
董昭道:“既然,大将军如此穷兵黩武,在下便无话可说了,董朝告辞。”说完,就要离开。
黄胜叫住董昭,道:“公仁且慢。”
董昭道:“大将军还有何指示?”
黄胜道:“曹操欲以一郡之地换回四将,却是万万不可能,若用曹彰一人换陈留一地,我倒是可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