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义看到曹军骑兵的动向,知道马上就要来攻击己方的右翼,右边的防御是弩手和骑兵,于是,鞠义将右翼弩手队三排列成半雁翎阵的斜排形式,等候曹军骑兵顾近。
虽然只有三排,夏侯渊却是知道其中的利害,目测了一下距离,便令骑兵向外围迂回,同时令弓箭手向前推进,如果鞠义将弩兵的阵形改变,弓箭手就会上前抛射,如果不变阵,骑兵队就会快速突袭过去,发动致命一击。
鞠义清楚夏侯渊的意图,自然不会让他得逞,也派骑兵向外突进,阻挡曹军骑兵,同时,弩手队形不变,不过,又分出一排大盾兵列到弩手前面防护,弩箭的射程虽然比弓箭远,但由于是平射,大范围的杀伤力还是比不上弓箭。
不久,双方的两队骑兵相遇,青州军骑兵先发制人,率先用标枪投射过去,曹军的轻骑兵也在后面用复合弓抛射,两队骑兵都是散开的游击阵形,远程攻击下,各自的伤亡都不算大。
转眼间,短兵相接的时候到了,两队骑兵相撞在一起,这个现像与电影里面的完全相反,并不是双方人马相撞来比谁的肌肉硬,而是互相穿插过去,敌我相遇的瞬间,或砍或刺,看谁的速度快,谁就能先杀伤对方。
这时候,并没有固定的战斗规则,单兵之间,你可以选择防守,也可以选择进攻,你可以砍人,也可以砍马,不过,有一点却是双方都是一样的,那就是每个纵队都是最少两人一列,这样,一个骑兵劈砍敌人的同时,他的另一边就有同伴给他防护住薄弱的一面。
通常,左边的骑士选择的战斗方式都是以防御为主,青州军重骑兵的武器是单手使用的唐刀,左手执有手盾,攻防兼备,曹军使用的是格斗短枪,以攻击为主。
两军冲锋的时候,曹军略占上风,而在混战的时候,青州骑兵就占有绝对的优势。
此时,冲势已过,青州军骑兵不再给曹军再次迂回的机会,选择了缠斗的方式,充分发挥了自身装备的威力。
骑兵是最考验单兵战斗力的兵种,所以,训练骑兵的时候,一个体格差的人是不会被选中的,这是为了保持整体战斗力的同时,也有成本的原因在内,因为,现时世,一匹战马的价值,远比一个普通人高得多。
眼下,双方骑兵的人数相当,将领也是普通的将校,青州骑兵利用自身优越的装备和强健的体格,迅速占了绝对的上风,曹军骑兵渐渐抵挡不住,败势初显。
而另一边弓弩手的对决,青州军弩手由于人数少,被曹军弓箭手压制住,少有反击,幸好躲在大盾后面,伤亡很小。
夏侯渊看到己方骑兵处于下风,担心骑兵队落败,青州骑兵会冲击自己的弓箭队,便派出传令兵去下令左翼骑兵撤退,本来,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但出人意料的是,青州骑兵不畏曹军弓箭手,竟紧跟在曹军骑兵后面,由于两军还没有从混战中完全分开,青州骑兵紧贴在后,继续与曹军缠斗。
如果曹军骑兵继续撤退,青州骑兵肯定会顺势冲击曹军的弓箭手,到时候,左翼就完全暴露在青州骑兵的铁蹄下,但继续缠斗下去又毫无胜算,夏侯渊见情况不妙,让贾达主持战局,亲自率领五百精骑前去救援。
鞠义见曹军帅旗移动,知道是夏侯渊亲自去救援左翼骑兵,于是,便令己方左翼的骑兵向曹军右翼发起冲锋。
贾达见状,也派出右翼的骑兵去抵挡。
又是一场骑兵之间的对决,一时间,烟尘四起,马声嘶鸣,双方混战一处,各有死伤,虽然现在还是不分胜负,但是,曹军骑兵却是知道,继续战斗下去的话,肯定不是青州骑兵对手,常年的战斗经验告诉他们,青州骑兵是他们见过最难对付的敌人。
渐渐的,曹军骑兵倒下去的人越来越多,士气急极下降,贾达看在眼里,心急如焚,但中军已经没有派出去救援的力量。
而此时,曹军前军的方阵队伍士气也在下滑,强力冲锋的势头被青州军挡住,曹军便开始出现气泄。
夏侯渊率军救援左翼,终于挽回了败势,加上夏侯渊勇猛无比,不少青州骑兵被他刺倒,但是,鞠义却没有下令右翼的骑兵撤退,而是任由他们继续与曹军撕杀,夏侯渊想不到鞠义刚才还显得胆小怕事一样,现在反击起来却是如此凶猛。
此时,另一边的骑兵已经分出了胜负,曹军骑兵伤亡惨重,没有收到军令的情况下,也有部分曹军骑兵自动撤退,这已经是溃败的前兆。
贾达眼看右翼崩溃,便令人鸣响了退兵号令。
夏侯渊听到鸣金声,想退到中军指挥战局,却被这队青州军骑兵死死缠住。
曹军的前军方阵,本来士气已经低落,如今听到退兵鸣金声,便如同潮水般后退。
鞠义见状,毫不犹豫的令人雷起了冲锋战鼓,发动全面反攻。
青州军前面都是处于防守状态,如今有了反击的机会,一个个像饿虎扑羊一样往前冲。
曹军本来撤退时还保持着防守阵型,被青州军这样一冲击,防线顿时瓦解,想要重新组成阵型,却是再也没有机会。
贾达看到方阵崩溃,脸色大变,大声喊道:“不要慌乱,稳住阵型。”
然而,如此吵杂的环境下,将官们大多不能听到他的声音,就算听到,想要重新布阵也是做不到了。
夏侯渊也留意到了中军的混乱,再也不敢缠斗,率领数名亲兵返回中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