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内没有开灯,窗帘也被拉上,因此即便是在白天,房间里仍旧是一片漆黑。或许是因为长安临水而建,气候潮湿,加之无人打扫,空气里弥漫着淡淡地发霉味道。
韩丕有些不悦,他拉开窗帘。当金色的阳光洒满了地板和墙面,这间不见天日的书房,才算是恢复了生机。
失踪前,父亲喜欢在夜里工作,因此就形成了拉窗帘的习惯,加之他不喜别人进入书房,所以除了母亲,便无人会打扫房间。父亲走后,韩丕母亲的工作越来越忙,也就疏于打扫,久而久之,这间位于三层最显眼位置的房间,反而成了家中被遗忘的角落。
韩丕沉默不语,静静地站在窗边。顺着阳光,他的视线扫过了每一个角落,就仿佛在翻看相册,无数回忆也同时涌上心头。
房间的面积很大,差不多是母亲办公室的两倍。左边是一大片紧贴墙面的书架。书架很高,以至于顶端的书籍需要借助专门的梯子,才能拿到。不过由于设计精巧,梯子可以沿下方的轨道滑动,因此倒也不显麻烦。
书架的下方,有两张单人沙发,一个造型古朴的木质案几被放在沙发中间,而沙发的另一侧则立着一架精美别致的落地灯。回忆里,韩丕的父母就常常坐在那里,而自己则更多是趴在地板上玩玩具。
房间的右边则更像一间实验室,父亲的办公桌和几张试验台摆放在一起。有的试验台上满是电子设备,而另一些则摆满了试管、显微镜和一些连韩丕都叫不出名字的医学实验设备。
印象里,父亲似乎是理工科出身,但涉猎却很广泛,俨然是个杂家。他精通数学、物理,但对生物、医学同样感兴趣,至于各种文史经典,也常常能说上一二。正是因为父亲的这种特殊性格,造就了今天书房这幅奇怪的模样。
在韩丕的回忆里,父亲是个好奇心旺盛的中年男人。虽然常常出差,但每次回来,父亲都会带来些奇怪物件,有时是些瓶瓶罐罐,有时则是些看上去十分破旧的书籍。
小时候,每次父亲回家都会把自己关在书房里做实验,别人都不能进入,但韩丕却可以畅通无阻。那时父亲的书房,简直就是韩丕的第二学校,很多冷僻奇怪的知识,也是在这里学会的。
这其中就包括远古文明的各种语言和文字。只是长大后,这些技能似乎没有什么用,也就慢慢被法医生疏了。
屋子的尽头,是一张造型奇特的床。木质的床身非常低矮,宽大的床面之上,放着一张红木矮桌,而矮桌的桌面上,则摆着一张更为怪异的棋盘。
整张床榻造型古朴,却又不似盖亚古代任何朝代的风格,远远看去非但不像睡觉用的床,反而更像下棋、喝茶用的榻。幼时的韩丕,曾问过这张床的来历,而父亲却说它并非这个时代的产物,而是源于古代一个早已消失的文明,因此才显得奇怪。
床上的棋盘,属于一种叫做围棋的游戏,近十年才在联邦兴起。据说围棋也是史前遗迹中的产物,被考古专家复原后便流行了起来。而早在二十年前,韩丕的父亲便已是此中高手,同时也教会了儿子。因此幼年时,与父亲在这古榻上对弈,便是韩丕最爱的游戏。
回忆就像幻灯片一般在韩丕的脑海里回放,而他的脚步也在不知不觉间,来到了书架前,随手取下了一本破旧的古书。
古书是一本小说,用的文字却是一种叫做汉语的古代文字。普通秦人肯定无法阅读,但对于韩丕却没什么障碍。按照父亲的说法,汉语是几万年前,那个已经湮没的人类文明中,华夏族的语言。
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如今的秦、楚、齐三国语言其实也源自这种叫汉语的古老语言。但由于文明断代时间太长,如今的语言虽然仍保留了方块象形文字的特点,但却与这位先祖大相径庭。今人读古字,便与凡人看天书无异。
韩丕坐了下来,饶有兴致的读起了那本古代小说。
这是一本叫做《三国演义》的小说,讲述的是史前文明里一个叫东汉的国家,分裂时的故事。故事描绘了那个时代的战争和计谋,那里不光有许多忠肝义胆、武力过人的猛将,更有不少神机妙算、出其不意的谋士,因此这部在旁人看来几乎与文物无异的古书,便成了韩丕儿时最喜爱的读物。
不过美中不足的是,书中似乎有一个反派的名字,与韩丕的名字相似。这也让他颇为不悦,但父亲却说,那人并非反派,若非命短必定是个好皇帝。更重要的是,能在强大父亲的阴影里,走出自己的道路,这便更加不易了。
深度的阅读让时间失去了长度。仿佛仅仅一转眼,太阳便再次落下了山头。晚饭后,韩丕索性将被褥和电脑都拿进了书房,接下来的几天,他打算就在这里度过。
大约九点多,笔记本电脑的屏幕里,再次出现了胖子的身影。他告知韩丕,自己已经订好了计划,两日后便会到达。只是无法将电脑设备带来,让救援行动遇到了瓶颈。
韩丕也未多说,直接将自己零用钱的余款打给了胖子,让他购置设备,并索性买辆房车。
十年来,韩丕的零花钱一直都是天文数字。只是由于母亲的关系,他一分未用。甚至除了胖子,没人知道他其实是个纨绔子弟。如今被囚家中,韩丕也顾不了许多,这钱反而发挥了作用。
次日清晨,一个署名韩丕收取的巨大包裹被送到了韩家。包裹里是一台联邦20年最新发售的GS全息投影游戏机,而它的真正购买者实际上却并非韩丕,而是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