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大汉月刊第一期(2 / 2)郑端木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树上七个……”

杨修一把抱住刘汉少的腿,悲呼道:“陛下,求您别说了!树上骑着的猴被打跑了,七个猴打掉一个,还剩六个!”

“嗯……不错。你娃都会抢答了,有资格跟着哥混了。”

扑通……典韦终于也扑倒在地,捂着肚子,拼命吸气儿,却还是止不住想笑。也难得他能如此奔放,因为这个笑话……他听懂了。

…………

《大汉月刊》出了样刊,呈给刘汉少过目,大概有半张报纸那么大,字体也大,起码有二十号。二十多张纸用麻线钉在一起,封面上写着“大汉月刊”几个大字,这的确是一本纸质书,除了个头大点之外。

有些地方刘汉少不满意,一时半会儿又说不清楚,所以决定亲自走一趟。

带上新收的御前行走,还有两个主簿,刘汉少一行在燕云近卫团的保护下,浩浩荡荡地来到曾经的十常侍之一,“黄巾顶雷侠”封谞的府邸,因为这里现在是大汉月刊编辑部所在。

陈琳一个人带着傅干、蔡琰肯定是搞不起大汉月刊的,所以还找了十多个士人学子来做编辑和记者,另外还有排版工匠、印刷工匠和纯粹出力气的搬运小工。

摊子是扎下来了,好像随时都可以开工,但是刘汉少当初要求陈琳,大汉月刊必须使用汉简字印刷,并且文章要使用横版加注标点符号。因此,大汉月刊编辑部首先变成了补习班,傅干和蔡琰则成了教师,教陈琳这帮子人从汉语拼音开始学起。

好在陈琳这帮子人也不单单是嘴皮子利索,除了最开始学习汉语拼音比较费劲以外,往后越学越轻松,没事还会每人抱着一本《北邙通用字典》自学。

得知陛下要来,编辑部的这帮人各个兴奋异常,陈琳早早地带领大家候在门口,然而等来的却是黑着脸的刘汉少。

“孔璋啊,纸张大点无所谓,字大点也可以,还能预防近视眼。但是你封面上就写大汉月刊这么四个字,是不是也忒会省事了?”

陈琳不解地问道:“陛下,近视眼是什么?封面除了刊名之外,不知还应该写上什么?臣看北邙字典的封面也就只有一个名字啊。”

“你可以画一副画嘛!另外还要注明是哪一期,发行的年、月、日。里边的第一页应该有个目录,注明文章的名字,编辑或作者的名字,在第几页。”

陈琳思索着说道:“陛下,目录好做,但是封面画画,是不是太费工费时了?”

刘汉少只好耐心地解释说:“可以用雕版,在期号与发行日期那里凿个洞,放进字头,一次雕版,长期使用,不就好了。”

众人连连点头,又不吝美言,狠狠地拍了拍刘汉少的马屁。

忽然听到蔡琰说道:“大哥,我们才刚刚开始做,已经很努力了,你都不夸奖我们,还这么凶。”

呃……哥有凶吗,好像挺随和的吧?

刘汉少哪能知道,虽然他不觉得自己凶,但是这个皇帝当久了,自然而然就有了说一不二的性子。平时他嘻嘻哈哈的时候,别人都还小心翼翼,现在指出问题,好像批评一样,自然让人听的心惊胆颤,大概这就是所谓的皇家天威吧。

“好好好,大哥夸你们。哥知道大家都很辛苦,为了这份大汉月刊也付出了很多心血。哥之所以严格要求你们,是因为对你们寄予厚望!”

众人心中大汗不止,这还真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命啊。

起先和蔡琰这么个小女娃共事,很多人心里都觉得别扭,后来因为要跟她学汉简字的缘故,大家都认为不愧是蔡大家的女公子,可是现在……皇帝的义妹,这身份真不是说说而已。皇帝进门教训了半天,人家一句话,直接改夸奖了……虽然夸的有点敷衍。

只听刘汉少又说:“孔璋啊,你是主编,但是眼光不能只放在一份月刊上,应该想的更长远一些。比如我们的汉简字,还没有全面推广,大家要是连汉简字都不认识,谁来买你的月刊?还有我们的印刷术,咱们前人有那么多经典书籍,只是因为抄录不便,普通学子想得一本也难,咱们该不该大量翻录呢?不说别人,就是你陈孔璋自己,有那么多名篇佳作,难道就不想出一本书?”

想!粗话的太想了!哪个文人不希望自己的文章流传于世呢?

此时陈琳才相信,皇帝真不是专门跑来批评自己的,激动的恨不得亲刘汉少一口。当然,这个“激动”还是能够控制的。

“孔璋。”

“臣在!”

陈琳回答的动静有点大,把刘汉少吓一跳,定了定神才又说道:“咱们这些文章还需要润色,你们不单要学会汉简字,更要学好倍精话。不要简练,不要怕浪费纸墨,要说的绘声绘色,就算是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农,听了也能够明白。你看看样刊,从董卓乱政到招贤纳士,几乎无所不包,但是每篇写的都枯燥无味,让人看的想睡。不要指望一期月刊能把所有的事都写完,慢慢来嘛,一期一期有的是时间给你们写的。比如这一期写咱们的汉正军将士在前方是如何的不怕艰险,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奋勇杀敌。还要写出敌人是多么的凶残、丑恶,祸祸百姓。下一期再写屯田之策,朝廷是如何安置流民,为百姓谋生路的,还可以重点写一写杨司徒献地,为国家尽忠,为哥分忧之事嘛。”

傅干问道:“陛下,是不是要像沙妹儿讲课那样,或澎湃激昂,或潸然泪下?”

刘汉少想笑,但是忍住了,还一脸严肃地说:“是,但不完全是。因为你们要以时事为主,要把国家正在发生的大事小情第一时间写出来,告诉大家。所以,实事求是才是最基本原则。要派出记者,冲到阵前与将士们一起奋战,走到地头与农人们一起耕种,这样你们才能掌握第一手材料,才能知道事件的真相。”

还要去地头,还要上阵前……一帮握笔杆子的忽然觉得腿有点发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