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白人做明白事,董巡检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如果只有千八百石,何苦兴师动众。
“若旱情未解,赈粮未到,每月至少两千石。”
董巡检点点头,看样子是满意的。
林荃向他介绍了通过骡马店运粮卖粮的办法,董巡检也是很感兴趣,不过仓促之间也无法进行,不过他可以兑进几处骡马店,并建仓,只要有仓库,粮食的事就好说。
之后林荃与董巡检商讨了如何分账。“贤侄,巡检这边日子也不是宽裕,从你这里兑进粮食恐怕不行。”
其实林荃也是要这句话,他提供了两种方式,一种是所有开支去除以后,每石取三钱,另外一种是二八分账。其实,选择也能体现人品,董巡检选择了分账,也就意味着风险共担,林荃也是佩服。
林荃将要求提出,对粮价进行控制,这次即使遇到春旱,夏粮绝收,也不要卖高价粮,将细粮定在二两以内,粗粮定在一两半以内,外地粮价到了三两后,就按户头卖粮,限制购粮。
董巡检甚是惊讶,这个买卖会很有趣,但是他涵养极好,表情变化不大。倒是旁边侍候的于龙于凤两人颇为惊讶,于龙直接站了起来,问道,“林公子这是何意?岂有有钱不赚之理。”
林荃点点头,“如果此地粮价能有两个月工夫在三两以上,至少五年的时间,我们无钱可赚。”只能这样解释了,不要什么大帽子,林荃本身有大计划。
那三人保持沉默,过了一会,也不知道是真懂还是假懂,于凤站起来,为三人续上茶水,说道,“若民财耗尽,则生意不成。”董巡检接话,“就是二两,连续三月,也会民财耗尽,乡间只剩大户。”
其实按照惠娘的报告,陶三近能调动的粮食大概在二十万石左右,也就是支撑三个月时间。就是二两银子,林荃毛利也有一两。
确立了联络方式之后,林荃一刻也不多待,径直就告辞了,他从昌潍过平度返回家,一路上也到各地粮店粗略看了看,了解了胶莱谷地的粮食仓储情况,总之不太乐观,当然对粮贩来讲,是天大的好事。
目送林荃走后,董巡检一直没有回身,直到女儿过来喊他回家,他才反应过来,嘴里嘟囔着,“此子日后必成大器。”望了望身边的一对孩子,主意已定。
以董巡检的人脉,做事的速度很快,二月初,昌潍地方就铺开了,一直派人催促林荃运粮,在二月十一,粮价疯涨之前,第一船粮食就到位了。董巡检是军人作风,严格按照林荃定的价格排粮,是一个难得的守信伙伴。
登莱谷地与胶莱谷地不是一回事,登莱谷地是桃村、莱阳与平度这条线,也就是登州南线出山区后经过的地方,在胶东丘陵西部的边缘,地质上是一个底层的断裂带,据说曾经发生过大地震。面积也不大,就是三县之地。胶莱谷地就是胶莱平原,胶东地区的平原地带,大部分属于青州府,如密州、高密、安丘,以及莱州的胶州即墨平度昌潍等地,是山东有名的产粮区。
骡马队的运力很是受限,一天七十里差不多是极限,从福山到平度需要三天,然后休息两天,人受得了,牲口不行,说实在话,这个时代,牲口尤其是大牲口比人金贵。大型骡马队一次性也就运个五百石,不到十万斤,需要五十辆车,一百五十匹牲口。所以必须提前打好招呼,林荃预计需要四个大车队,十二个小车队,才能保证自己的粮食快速周转,四天一个周期。
对于贩粮来讲,这些都是小事,林荃最担心的是竞争方式,古代没有现代那么规范的法律,竞争上很多方法都是阴招,他遇到事也是喜欢用,没办法,时代如此。例如雇人打砸、堵门甚至抢货毁坏货物等下三滥手段层出不穷,这些事林瑶和石敬不知道给他讲过多少。那些相对文明点的就是去耍个赖皮,狠毒的就是让你倾家荡产,这就是传统文化的怪异之处,仁义道德的真实范围很狭窄,同类才讲,什么是同类,在胶东这里就是乡党呀。做生意,如果地方上没有熟悉的家族为你撑腰,很快就被算计死,各种算计。
以往林家的买卖轻易不出登州南线的范围,凡是出去也是有当地的大户作为引领,林家只是辅助。所以,只有登州南线才是林家多年的朋友加亲戚组成的安全网。你看,沈家的货运那么牛,也不敢轻易出登州。
当然最好的方法,还是与官方合作,就是有官员为你撑腰,尤其在这个,在不在理都在官员一张嘴的古代社会。所以,自古就是,生活生意都是在维护一些关系网络,一个保障自己安全的关系网络,偶尔可以的话,欺负一下那些没有网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