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婉容顶替孟石头的安排,赵铁柱还是放心的,一来李婉容本身聪慧,二来还有孟一等人在旁拾遗补缺。
回到自己房间后,赵铁柱仔细思考着最近一段时间的安排,孟石头和李婉容的事情暂时只能这样了。丐帮那边有孟一等人问题不大,生意的事学堂的事有春雨姐妹和来福兄弟,后续教材的编纂不急于一时,实验室那边几个之前安排的的实验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出成果。
那么过了殿试后,就将精力都放在洞真九章上面吧。赵铁柱决定开始洞真九章的修习。
宗正寺之行没有得到预期的结果,赵铁柱就决定不能将希望都寄托在外界,因为或许这世上还有其他隐秘的传承,或许还有其他组织可以解决孟石头的问题,但是时间呢?风险呢?
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找到其他的传承其他的组织?这是个未知数。找到这些传承和组织又要花费多少的代价,承担什么样的风险,同样是个未知数。
赵铁柱选择一边自己修习,一边继续打探,双管齐下,还有邢吉备用,这样似乎最好。
时间上没有浪费,而等赵铁柱亲身体验后,风险也会有一定的把控,只是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观想法能否用青面大人代替魇魔神。
按照赵铁柱对洞真九章的理解,观想法是公式,魔神是变量,代替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青面大人具有魇魔神的能力么?神魔的体系到底是什么样的?
赵铁柱想着和青面大人见面的场景以及魇魔神的手段,魇魔神很显然也和地府有着牵扯,因为按照通真观的记载,一开始通真观的魇魔神法是为了超度亡魂,积累功德。
既然是超度亡魂,必然是要连通地府,魇魔神法既然连通地府,魇魔神是否也是地府神祇一员,相同的神系手段是否相同或是类似,只是因为高阶和低阶威力不同,手段多寡。
赵铁柱心中认定青面的阶位肯定超过魇魔神,很难说是不是固有的知识影响,毕竟在他的记忆里,掌握生死簿的是阎王,阎王自然是地府的老大。
其实不管他认定的对错,他其实别无选择,观想法的根基是神魔真身,这神魔真身是否蕴含规则之密,是否规则化身,还是因为人类的认知赋予了规则神魔外形,这些都有待赵铁柱以后探索,现在最关键的从通真观得来的魇魔神像显然失真严重,而其他的神魔他只见过青面一个。
当然还有左右判官,可是既然有了坐在主位上的青面可以选择,谁会去选择站着的两位判官。
好吧,想到这儿,其实结果已经注定,赵铁柱修习洞真九章观想法的根基就是青面大人。
已经有了决定的赵铁柱接下来几天一边细细琢磨观想法,一边等着殿试。
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件事的时候,时间的流逝总是非常快,转眼几天,殿试的日子到了。
在赵铁柱的记忆中,殿试比省试重要的多,因为殿试相当于对省试的复考,尤其是在北宋,在仁宗朝初期,因为你过了省试不一定能过殿试,也就是说,仁宗朝初期以及之前的殿试是会淘汰一部分人的。
后来是因为有个举人屡次殿试不过,愤而投了西夏,给仁宗朝带来了莫大的损失,还是因为殿试不过的举人没的官做生活比较凄惨,仁宗看不过去才有了殿试必过的举措,赵铁柱就不清楚了。
进了皇城,入了金殿,找到有自己名帖的书案,赵铁柱坐下后好整以暇的打量着前面不远处的皇座,他是省试第一,殿试时座位自然排在首位。
赵铁柱心态很好,他当然不需要担心,他是省元,靠着自己的实力考的省试第一,在诸多参加殿试的考生中已经验证了自己的能力,即使拿不到状元,也绝不可能落榜。
殿试很快就开始,比省试少了帖经一道,只有诗赋论三道,而有着之后千年以降的记忆,只要注意一些避讳之处,无论是诗是赋还是论,自然难不倒赵铁柱,心中打定腹稿后,很快就完成了答卷。
当然赵铁柱是不会选择早交考卷的,本来作为省元已经吸引很多人的注意,然后这时候还提前交卷,不是更引人嫉妒么,完全没必要。
装作正襟危坐,拿着笔虚空乱划,他的眼睛却是东瞅瞅西看看,咦,皇帝的宝座上坐了个人,原来天子不知何时已经到了。
果然是少年天子,看着年轻的很,不过看他坐的笔直,头上的长翅帽不摇不晃,倒是有些少年老成。嗯,长相清秀,眼神比较柔和,眼神?怎么和天子对视了呢?朝着天子灿然一笑,赵铁柱忙垂下眼帘,装作检查考卷的样子。
赵受益有些诧异的看着坐在最前方装模作样的赵铁柱,挥挥手,旁边一个老太监走近几步,俯下身子,“皇上,怎么了?”
“陈伴伴,那个最前面的举子是谁?我看着怎么比朕还要小些?”
陈琳看了看赵铁柱,有些印象,“皇上,他是新科省元,赵子厚,是王参政的学生,皇上前两年还给他写过一个匾额,就是那个活字印书局的,这两年宫里有好多新鲜的事物,都是他进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