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章 叮叮咚(1 / 2)丢了马的骑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跟着哑叔左转右绕,又趁着没人的时候在土沟里爬行了一段,赵铁柱爷俩回到了道观,看着灶台上瓦罐中咕嘟的米汤,赵铁柱陷入了沉思。

首先是道观,很显然这道观以前肯定发生过什么事情,不然不会四面封死,但是看道观两边有人家居住,说明问题不会太严重。

还有就是哑叔,也不知和这道观到底有何瓜葛,不然为何选择在这里落脚。而隐秘的进出,显然哑叔是不想被别人发现,但是一个职业是乞丐的人为什么会在意这些呢?

还有经过今天对酒楼和道路上来往人流的注意,赵铁柱对自己现在身处的环境有了初步的了解。

他现在身处的年代是大宋朝,开国皇帝是赵匡胤的那个大宋朝,现在所在的地方是开封府,至于是哪位皇帝当政却是不确定,不过知道是宋朝后,赵铁柱其实是有些奇怪的。

他这次明明进入的是中千世界,按照他对世界的认知,小世界基本上都是平常的世界,中千世界就会有超凡之力出现,可是这大宋朝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难道是因为他初次出现在此方世界的阴间吗?

不过这些不是现下最要紧的,可以先放在一边,最要紧的还是解决他和哑叔安身立命的问题。

这道观显然不是个存身的好地方,还有这一天跟着哑叔乞讨,看哑叔的工作方式,赵铁柱觉得简直能让千年后的后辈笑掉大牙。

想想千年以后那些靠着乞讨致富的怪才,他们对市场定位的选择,他们精湛的口技和演技,别出心裁的套路和辅助设施,无不彰显着专业,而哑叔他们呢,嘿,业余,非常的业余。

不过,哑叔似乎在他们小团体里处于底端,也不知他们的组织模式是什么样的,后面还有没有人?

可是这些又不能直接向哑叔询问,太不符合他两岁小孩的人设了,而且单纯迟钝的哑叔估计也不是很清楚,只能寄希望于日后的观察了。

如是几日,赵铁柱对周边环境越来越熟悉,他发现他们虽然是处于大宋朝的京都开封府,可是不管是无名道观还是元春酒楼所在地应该都是比较偏僻的所在,道观处于住宅区且不说他,可是这酒楼的选址就有些奇怪了。

一般的酒楼都会选择在行市或是其他人流往来比较多的地方,还有就是喜欢扎堆存在,可这元春酒楼所在的这条街似乎也是住宅区,也就是古时的坊,整个坊里面住户有二十七家,只有这一家做买卖的。

赵铁柱是真的觉得这个酒楼的东家头脑清奇,而选择在这个酒楼乞讨的哑叔等人的思维或许和这东家旗鼓相当。不过,有点奇怪的是,这酒楼的生意居然还不错,赵铁柱实在想不通为什么会有人到这这么偏僻的地方来吃饭。

同样的,这几天赵铁柱也摸清了哑叔和其他几个乞丐的关系,这几个乞丐并无统属关系,他们是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分配的,最先来的就是那个壮乞丐,而且壮乞丐之所以能够成为他们的无形的头头,似乎因为他和酒楼里有些关系。

酒楼偶尔会通过壮乞丐分配些活计给哑叔他们干,当然哑叔他们从来没有收过工钱,只是得到些残羹冷饭,就这,哑叔他们也觉得这是天大的幸事,像前几日哑叔得到半只鸡就是这种情况。

赵铁柱可以理解哑叔他们,没有什么交际圈子,没有学识,又没有见识,当然固守于眼前的活路。

尤其是哑叔,少了支眼,还不能说话,能够在这里有份活路,已经非常不容易了,其他几个或老或幼的乞丐虽然拿了大头,但是不管当天有没有收获,哑叔总能有一份保证饿不死的收获。

所以,经过几天的相处,赵铁柱和这几个乞丐也熟悉了,这一伙乞丐有六个,有因为河北干旱流落到开封的爷孙两,孟老幺,孟石头,还有因为嗜赌败光家产的李勤学。

有一个因为边城战乱家人或死或散之后跑到京城的封默,有因为天生懒散,不愿动弹的蒋六,蒋六就是那个壮乞丐,这一伙乞丐中无形的头头,然后就是哑叔,现在再加上赵铁柱,那就是七个了。

其中孟石头的年龄大概七八岁,其他的乞丐蓬头垢面下,还真分辨不出年纪。

再就是,赵铁柱原以为哑叔他们之所以每日里太阳西斜的时候就离开,是因为这里实行宵禁,实际情况却不是如此,大宋朝的宵禁名存实亡,开封府的府尹对宵禁基本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晚上的人流和酒店的生意也不错。

但是哑叔他们却从来不留到日落之后,赵铁柱多日里多听多看,结合哑叔他们的神色,才明白,这里的乞讨点到了晚上后会换上另一批真正有组织有战斗力的乞丐。

像哑叔他们这样松散的组织自然不敢和他们相争,所以,基本上到了晚上后就各归各的窝棚了。

赵铁柱听孟石头说过他和他爷爷就住在城墙根下几根木棍和烂木板搭起的窝棚里,然后封默最近也在那里搭了个窝棚,李勤学虽然败光了家产,但是还有两间茅草屋容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