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宗一听有点犹豫,问道:“盖嘉运所言,也有道理。那派何人领兵,援助安西?”
右相裴耀卿担任过兵部侍郎,极为熟悉各地军情。于是他说:“圣人,我军要战则必胜,同时又要确保安西无虞,原本护国大将军王忠嗣是领兵出征的最佳主将人选,可不巧王大将军现在辽东征战未归。朝中现有诸将,鲜有资历声望超过节度使的,如若领兵安西,恐不能与盖大人军令同出一处。依臣所见,可选一亲王殿下总领大军,再选一良将辅佐,救拔国、保安西,功可成矣。”
兵部侍郎裴宽接话道:“臣也赞同右相大人的提议,臣愿请命辅佐亲王殿下奔赴安西。”
裴宽原是行伍出身,担任御史中丞、兵部侍郎之前长期在军中任职,有丰富的作战经验,因此玄宗听了十分满意道:“有裴侍郎出马辅佐,朕可安心。那就依右相裴卿之言。”
说罢,玄宗侧头转向站在班列中的几位皇子问道:“各位皇儿,谁愿意领兵远赴西域救援拔汗那?”
玄宗的这些皇子们久居深宫,基本都没有领军打仗经历,又都知道西域乃是苦寒之地,还要长途跋涉翻越险峻的葱岭,一时无人敢响应。
片刻沉寂后,只见李瑱走出班列,对玄宗说:“父皇,儿臣愿往。”
玄宗见李瑱自告奋勇,心下欣慰:“甚好,皇儿你与其他兄弟不同,你在文宣宫学道多年,正好一展所学,为大唐建功立业。朕再派一位得力内侍随军服侍。”
说罢,扫了一眼身边的几个太监,然后继续说:
“传旨,封恒王李瑱为征西大都督、兵部侍郎裴宽为征西云麾将军,紫宸殿掌案内监刘希暹为监军,率三万精兵克日启程,会同安西军救援拔汗那。”
颁完出兵圣旨后,李瑱、裴宽、刘希暹领旨,裴宽又对玄宗说:“圣人,按惯例请为征西之军赐名。”
玄宗想了想,说道:“听闻吾儿山东救灾时新得一神骑,名为玉麒麟;此去西域跨越千山万水,朕希望天朝大军如巽风般席卷而去,凯旋而归,此军就赐名为‘巽麟军’吧。”
李瑱谢过玄宗赐名,又说:“父皇,此次征西虽然会有安西诸将的相助,但儿臣还想从其他军中征调几员良将,请父皇恩准。”
玄宗说:“准,皇儿可与兵部商讨,征调你看中的将领。”
说到这,他又想了想,补充说道:“另外,再拟一道圣旨,晓谕安西、朔方、范阳、河西、剑南节度使,赋予他们临机专断之权,以后如遇边境紧急军情,不必千里迢迢跑来奏报长安,可自行决定用兵,扬我大唐国威。”
张九龄一听,吃了一惊,连忙谏阻说:“圣人,万万不可。如此会使得边关节度使之权日渐坐大,拥兵自重,恐有危及朝廷安危啊。”
玄宗笑道:“如今国强民富,天下归心,谁敢逆天下而乱?况各地节度使均为朕之良将,忠心耿耿。九龄勿要多疑。”
说完,玄宗站起身,离开龙床。高力士随即高喊一声:“退朝!”
众臣陆续退出宣政殿,李瑱与裴宽走在一起,裴宽问道:“不知殿下欲征调何人?臣即刻让兵部去办。”
李瑱道:“前科武状元郭子仪。”
裴宽有些惊讶地问:“是目前在朔方节度使帐下任职参军的郭子仪?”
他之前以为李瑱看中的是久经沙场、能征惯战的名将,没想到会点将年轻的郭子仪,郭子仪虽然是武状元,但出道时间尚短,并没有经历过什么像样的作战。于是重复问了一句。
“正是。”
“好,下官即让兵部派人去灵州*征调郭子仪,让他直接去安西的龟兹与巽麟军会合。”
李瑱回到恒王府,召集仆固怀恩、王府内侍总管王承恩及众人,告知自己被封为征西大都督、巽麟军统帅,即将启程奔赴西域作战,怀恩一听立刻兴奋起来,摩拳擦掌恨不得立刻出发。
李瑱对王承恩道:“此次本王出征,怀恩随我一起,劳烦承恩照顾好王府。另外,公孙姑娘前一阵子回黎山见师父,如果她还回到王府,告诉她本王出征安西了,如果她愿意可赶去龟兹城与我们会合,一起为国效力。”
“还有,我修书一封,你派人去一趟南阳,到崔宗之大人府上把信书交给住在他府上的李太白先生,如果他已经离开崔府,务必设法打听出他的去处。”
“还有,你去一趟后宫,告诉母妃我领军出征的事情,我迟些日子再亲自去辞行。”
王承恩点头应承,说道:“遵命,殿下如果没有其它吩咐的话,老奴这就去禀告郑妃娘娘,回来再替殿下收拾行装。”李瑱说:“劳烦王公公也把怀恩行装一同收拾了罢。”
王承恩满口答应,辞别李瑱走出恒王府奔后宫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