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八日清晨,玄宗按乾封旧制在高力士的服侍下戴上皇冕,穿上衮服,早上在行宫御帐内用完斋饭后,高力士引着玄宗走出御帐外散步,玄宗抬头仰望天空,若有所思。
忽然间,只见一阵狂风从东北方向刮来,来势迅猛,风声大作。高力士急忙挡在玄宗身前,护国大将军王忠嗣、禁军大统领陈玄礼率十几名禁军卫士也立刻把玄宗团团围了起来。
但见狂风一卷而过,并未伤着众人,却把玄宗身后的御帐篷布撕出一条大裂缝,支撑御帐的一根柱杆也被狂风折断。众人见状大惊失色,慌作一团,纷纷交头接耳,认为是天象不吉。那时的人们认为,如果做的事情是顺承天意,将会出现祥瑞的兆头,而如果是悖逆天意,就会出现不吉利的凶象,于是大家纷纷对封禅大典开始嘀咕起来。
张说见状,立刻从慌乱中定下神来,灵机一动大声说道:“大家莫要慌张,圣人是天命之子,如今御驾东来,定会惊动天地,这大风是东海之神前来迎接圣人的。”
玄宗及大家一听,心下稍安。过了一会,但见晴空万里,旌旗微扬,只有丝丝微风拂面而过,狂风再无踪迹,众人心情方才缓了下来。
话说那阵大风正是文昌禄君奉文宣圣尊法旨在半空中作法弄出来的,意在警告玄宗戒除傲骄之气,以后勿要沉迷酒色,荒废朝政。却被张说一阵巧言令舌搪塞过去,不禁叹了声:“天意!”转身返回碧游宫去了。
玄宗及群臣就这样在泰山脚下度过一天。斋戒沐浴后,玄宗第二天即十一月九日上午率一部分皇室要员、重臣僚属、礼官及禁军约千余人启驾登泰山,其余大部人马均留在山下。
这时风和日丽,山道沿途皆有禁军站岗护卫,一路旌旗招展,好不热闹。下午时分,登山队伍抵达早已搭建好的山顶行宫。
时至晚上,天色已黑,山上的玄宗正在御帐中与张说、张九龄等吃斋用膳,正闲聊着,忽听帐外又狂风大作,玄宗忙放下筷子走出帐外,众臣跟随。一出御帐,但觉劲风迎面扑来,寒气彻骨,高力士不禁打了个冷颤,赶紧回到帐内把披风拿出来给玄宗披上,一边说:“天气咋又变故了?”
玄宗心神不宁,肃立在夜色之下,泰山之巅,许久不说话。大风还是一直刮着,冬月的夜晚本就寒冷,又在山顶之上,大家都冻得有点哆嗦,玄宗似乎全然不觉,直至夜半,众臣陪着玄宗呆呆的站着。
只见玄宗双手合十,仰天祷告:“朕自即帝位以来,苍天保佑,国家昌盛,万民安泰。此次登封泰山,本欲为民祈福。如果朕有什么过失,请上天立刻惩罚朕本人;如果是大唐子民无福的话,也请上天责罚朕一人而已,朕甘愿受罚,随从的大臣将士受不了这彻骨的寒风,恳请天神停了这寒风吧!”
玄宗祈祷完,双膝跪地,站在他身后的众臣十分感动,也纷纷跪下,口称:“圣人”。
只一会,果见风静树止,满天星光,转眼间天气也温暖了许多。玄宗及群臣大喜过望。
李林甫大声赞道:“我主洪福齐天!”
此时,大家心情安定,放眼往山下看去,但见黑夜间一片篝火闪闪,点点相连,那是禁军点燃的火把,从山脚行宫一直连接到山顶登封坛,如一行繁星从地上连绵不绝排列到天上,宛若仙境。天空间还飘荡着不知从哪里传来的丝竹之乐,渺渺然似从天外飞来。
玄宗与众臣心情大好,一直畅聊到三更天,方才回帐歇息。
玄宗在御帐中躺下休息,不知过了多久忽见御帐内灿若白昼,祥云环绕中,一位年长尊者慈眉善目微笑而立于中央。
玄宗定睛一看,认出是文宣孔圣人,大吃一惊,赶忙翻下龙床,匍匐在地:“弟子李隆基不知文宣圣尊降临,有失远迎,万望恕罪!”
文宣圣尊慈祥一笑说:“唐皇不必多礼,你鞠躬尽瘁,励精图治,大唐在你的治理下国富民强。然切不可有骄奢淫逸之心,以免前功尽弃。之前的狂风天象乃是警示。”
玄宗叩首道:“蒙圣尊垂顾,三生有幸。李隆基一定不忘圣尊教诲,在长安时就已议定泰山封禅后即刻前往曲阜文宣庙拜见圣尊。”
文宣继续说:“唐皇可曾记得,十二年前你送二十七皇子前去文宣学宫修学问道,如今他学业已成,你该把他接回去认祖归宗了,他日必当大任,扭转乾坤……”
话音刚落,但见祥云涌起,玄宗只觉得眼前一花,对面的文宣圣尊已然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