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7章 寒冬(2 / 2)放羊小星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对于顺洋母公司而言,顺洋汽车完全是负资产。”

“……”

接着,李杰又罗列了一大串数据。

正如他所言,结构臃肿,产品毫无竞争力的顺洋汽车是妥妥地负资产。

年年都要集团输血。

“既然是负资产,你们起亚汽车为什么要收购?”

说到一半,陈荣华倏地开口。

“呵。”

李杰闻言不由哑然。

“我想,这个问题应该不需要解释。”

废话。

再垃圾的企业也有价值,熬出骨头还能榨出二两油。

陈荣华是有点蠢,但她不是傻,看见那些股东异样的眼光,她不由懊恼。

该死的。

嘴怎么那么快?

一段小插曲过去,李杰继续发表讲话,最后,他又身份一转。

“最后。”

“我受陈养喆会长的委托,在这里启动并购案的投票。”

“各位股东,关于这起并购案,谁赞成,谁反对?”

???

代表会长,现场的人顿时将目光集中在了他身上。

陈荣基的反应最激烈。

他直接看向李恒才。

“副会长,这确实是会长的委托。”

说着,李恒才从文件里抽出一份授权文件。

看到老爷子独有的笔迹,陈荣基暂时按下心中的不快。

一起并购案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

何况。

顺洋汽车本来就是负资产,如果不是老爷子执意发展汽车,早就该卖了。

是的。

陈荣基也是坚定的造车反对派。

造什么车?

顺洋没有那种基因,在国内竞争不过现代,起亚,出了国,面对丰田、本田、通用、大众等国际车企,更是被打得落花流水。

能剥离。

他举双手赞同。

卖谁不是卖?

卖给道俊还是一件好事。

顺洋汽车再烂,也值几亿美金,动用那么大一笔钱,道俊的子弹库里还能有多少钱?

此时,陈荣基压根不知道,并购顺洋汽车的资金,实际出资方不是奇迹公司。

也不是陈道俊。

而是李杰掏出来的钱。

虽然他现在一次性没法掏出5亿美金,但那么大的并购案,哪有一次性交付的?

都是分期。

起亚汽车收购顺洋汽车是分期+部分股权置换。

并购完成,顺洋大概占新公司19%左右的股份,这点股权,根本影响不到企业的经营。

正常情况下,凭借这点股份也无法反过来影响顺洋集团。

但。

非正常情况就不一样了。

少顷,投票结果出炉。

看到统计出来的数据,李杰微微点头。

“我宣布,顺洋汽车并购案议题,通过!”

言罢,李杰简单地收拾了一下东西,然后便离开了会议室。

会都开完了还留下?

他走了,股东大会却没有结束,顺洋集团还有其他议题讨论。

“大哥,你看润基,他今天太嚣张了。”

会后,陈荣华又跑到陈荣基面前,给好大哥上点眼药。

“他只是小儿子,有什么资格代表阿爸?”

“顺洋集团只有大哥才有资格。”

虽然知道三妹是在煽风点火,但听到这些话,陈荣基还是有点不高兴。

一如三妹所言,凭什么?

另一边。

“阿爸,厉害!”

晚上吃饭时,陈道俊竖起大拇指。

“您今天在集团会议上,好威风。”

“我可不想要这种威风。”

李杰淡然道:“要不是你这个臭小子,我能花几个亿?”

“爸,没想到您这么有钱。”

提起这事,陈道俊一脸好奇。

“您的这些钱?”

“抢来的。”

李杰半真半假道:“从中央银行的金库里抢来的钱。”

对于他来说,不论是投资超市,还是投资汽车制造都没有区别。

当然。

主业还是在华夏那边。

一家汽车工厂可能养活不少家庭,他付出的那笔钱,也不是买断母公司的钱。

而是置换成了东风悦达起亚的股权。

父子归父子,账还是要算清楚。

“爸,您以后真的留在华夏了吗?”

眼见老爹不愿多聊,陈道俊明智的没多问。

“嗯。”

李杰点头道:“你妈现在已经适应了那边的生活,有什么想买的,飞去香江就行了。”

随后,陈道俊不再提这事,提了那么多次,老爸显然是心意已决。

大概是顺洋的过往给他带来的恶感?

念及至此,陈道俊颇有些自责。

老爸讨厌的东西,却因为他被迫卷了进来。

……

一周后。

李杰处理完顺洋汽车并购案的事便直飞香江。

悠游,不对,现在已经改名百度的搜索引擎出成果了。

更新算法之后,短短一个月,搜索量暴涨。

百度已经从第一家搜索引擎变成第一搜索引擎。

少了一个字,内里的差距可谓是天差地别。

“润基哥,欢迎,欢迎。”

再次见到秦桉,对面脸上的笑容不知道真切了多少。

明灯!

李杰就是他的明灯!

其实,一开始秦桉对李杰指明的方向是持怀疑态度的。

行外人懂什么搜索引擎?

然鹅。

事实却给了他一记响亮的耳光。

对方或许不懂技术,但一定懂市场。

现在回头看,改名也很关键。

悠游这个名字没有百度来的好,来的贴切。

在公司办公室里逛了一圈,李杰跟着秦桉回到办公室。

“润基哥,你说纳斯达克那边的事,会影响到我们吗?”

“不会。”

李杰笑了笑。

“你做的又不是英文搜索引擎,最多是外资退潮,融资变得困难一点,不过,有我在,钱不是问题。”

眼下股灾虽说还没来,但资本的嗅觉非常敏锐,从两个月前,互联网相关企业的融资难度骤增。

那些机构,要么缩紧资金,十分吝啬,同样的钱,必须要更多的股份。

要么干脆不投,整个砍掉互联网业务。

寒冬的风,扑面而来。

站在一线的秦桉已经感受到了寒意。

“也是。”

李杰的话让秦桉想起香江保卫战,连华尔街资本都没能撼动香江。

寒潮恐怕很难吹进互联网社区。

那边是寒冬,这边可不是。

而是一片欣欣向荣。

但。

已经,以及即将在美股上市的国内互联网公司,恐怕会体会到彻骨的寒意。

上市公司和非上市公司的经营策略完全不是一个路数。

百度可以不再乎外界投资者的眼光,新琅、网谊却不行。

他们要考虑的事情可就多了。

也不知道这个寒冬要持续多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