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6章 三国混战时代(一)(1 / 1)心晴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汉中张鲁的投诚,剩下的三个诸侯的势力和地盘接壤,混战就是不可避免了,没有了中间缓冲,冲突自然升级,虽然战争带来人口的消耗,但也刺激经济的畸形发展和增长。

人类社会的战争史,几乎贯穿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古今中外都是如此,撕下温情脉脉的面纱,露出狰狞的面貌。

王璨军的战争规模可以稍加控制,地域可以控制,甚至包括最终的胜负,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对此王璨还是信心十足的,参谋部早已开始调兵遣将,御敌于国门之外。控制在有限区域,不至于让乱军冲入中原腹地,荆州和合肥地区靠近长江北岸的是一线部队,不是杂牌军,城卫军这些二线部队,再往里一点是建设兵团制,有城池的地方是城卫军守城,这些二线部队也有一些战斗力,建设兵团的战斗力经过这几年的忙时工作,闲的时候训练,几乎和城卫军差不多了。

王璨走的是群众路线,大革命时代的最终胜利就是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让敌人一进来,就陷入人民群众的汪洋大海。野战部队是精锐部队,但是总人数有限,不可能无限制地增加,国力损耗不起。

长江流域太长了,你不可能全线布防,一点空隙都没有,王璨的地盘防守薄弱的地区还是有的。只是对重要关隘城池,兵力才充足。比如江夏地区在前线,紧邻长江,庞德带走一万兵马,去支援合肥。剩余陆军二万,水师一个军,可以应对刘备或者孙权的偏师进攻,如果是敌方大规模进攻,早就被侦知了,再作出调整。

镇守汝南的解放一军,向南移动五百多里,接近江夏郡东部作为后援来用,南阳的昌豨部也南移二百里进入荆门一带,协防汉水口,封堵敌军有可能的进攻。荆门一带也是个战略要地,陆上南下长江一天的路程,一百多里。东南方向顺汉水南下一天多的水程可以出现在江夏。

吕蒙作为东吴的先锋,上了岸前行,道路已经被建设兵团破坏,断断续续的,坑坑洼洼的,行军也快不起来,贾文和的命令是合肥南部沿江至皖城一带,坚壁清野,破坏道路,建设兵团行动迅速。

参谋部根据情报,判断出敌军进攻方向,命令一下达,就开始行动,把物资打包装车,撤离,东西五十里,南北三十里的区域啥也没剩下,半天时间完成,并且边退边破坏通行。

侦查兵有望远镜观察敌军的行军路线、速度、多少兵马等等,吕蒙就知道道路不大好走,看不见人影,不是说长江以北经济发展的很好吗?怎么也是荒无人烟的,倒是有生活过的痕迹,也许是流浪汉待过吧,建设兵团的房子大多是活动板房,组装拆卸方便,人口本来就不多,十来个村子,一百来个青壮组成一个,一搬走就成了无人区,老人妇女孩子,都不在前线,大多住在城郭里。

城里上学、工作、生活,医疗设施也方便,这也是王璨推行城镇化建设的结果。从一开始就这么制定政策,好执行,等到人口一多,村民生活形成习惯就不好改了,拆迁费用上升,钉子户也是古今中外都有。

大宋的都城汴京,皇宫狭窄了,想让周边居民迁走一些,扩大皇城范围,居民就是不走,朝廷和皇帝也没有办法,一直谈判拉锯,一百年过去,朝廷也没让居民搬迁成功。到了北宋灭亡,都城成了废墟,皇帝和居民一起都没有了,皇帝被抓走,居民也都死的死,逃的逃,也不用争执了,大家一起灭亡吧。

吕蒙的前锋还没走到皖城,阻击线出现了。吕蒙上岸三十里路,走了一天,快走到皖城了,高顺部接到命令,急行军一百五十里,也赶到了。城卫军和建设兵团的士兵,在皖城南边三里挖好十几条战壕,准备层层阻击敌军,把敌军拖住,等待主力作战部队增援,这也是城市发展太快,城里住满了,建了城郭,也布满了,工厂、店铺、客栈、酒楼。

城郭外面,也有工厂或者民居,群众已经撤进城里,机器,厂房不好搬,能在三里之外把敌军挡住还好,实在是挡不住,人员伤亡超过一成,就撤退回城,放弃城外的一切,坚守城池,再等待救援。

吕蒙部把战壕前面的陷阱填好,鹿角拒马清理掉,又花费了不少时间,还得冒着箭雨,两军对射,东吴军虽然有盾牌,但是皖城城卫军挖掘的战壕有讲究,这也是王璨后世看现代战争片,学到的经验,阵地战。

参谋部根据王璨的描述,细化了一下细节,成了兵典战法之一,当你马军不行的时候,步兵对抗骑兵的时候用,没有城池防御的时候用。不用把自己裸露在平原上,承受敌军马军、箭雨的冲击。

战壕呈半弧形,依照地势长度有一两千米,绕不过去,并且不只是一道,在离城五里到三里的距离之间,有十道之多,第一道失守了可以退到第二道继续阻击,第一道和第二道之间,有坑道相连,不用暴露在地面上,可以撤退,也适合后面的往前增援。

东吴的盾牌之间有缝隙,王璨军一会儿直射,一会儿抛射,弄的敌军的盾牌一会立起来,一会儿举在头顶上。只能根据弓箭在空中飞行的角度来判断,互相对射,互相伤害,都有伤亡,二线部队能和东吴的精锐前锋打个旗鼓相当,不相上下,二线部队也值得骄傲了。

城卫军加建设兵团的士兵五千余人,抵挡敌军两万,终究是东吴兵多,半天后第一条阵线失守,王璨军退到第二道防线继续阻击。二军正在激烈交锋,远处地平线上出现一道黑线,往这边移动,有增援部队上来了。

这是高顺部急行军赶到了战场,高顺部现在也是全机动兵力,正规骑兵五千,骑马的步兵五千,战车上的辅兵五千,一个整编军的规模。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