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28章 多事之秋(四)(1 / 1)心晴居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璨认可了洪七公的想法,“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签发给他并州区通行证。进入边关地带需要通行证,中原地区则不用,还会打击私设关卡,影响民生,影响通商的行为。每个边关地区的通行证,不能通用。需要另外办理,打击走私、通敌等等行为。明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崇祯帝自废武功,把锦衣卫裁撤压制,使的八大晋商通敌,送情报,送粮食等物资帮助异族造成的。朝廷政策,在内地重商,在边关是有限制的。

王璨不会重蹈覆辙,从大明、大宋灭亡的教训中汲取经验,王璨的通行证还需要本地参谋部加盖公章才能生效,王璨自己发的命令叫中旨。只有办公厅行文,加盖传国玉玺,办公厅包括侍郎和秘书处等等朝廷衙门,政令需要加盖丞相印或者各大部门印“吏、户、礼、兵、刑、工、教育、卫生、商务”等等九大部门;而军令需要加盖参谋部印;惩治官员,加盖御史台印。这样才能称为明旨、圣旨,帝王的权利需要加以制约,绝对的权利造成绝对的腐败。

监督加上三权分立,保证朝廷各部门平稳运行,快速、高效执政。各部门要有作为,不需要无为而治,王璨的御史台地位很高,不是和传统的王朝一样,御史风闻奏事,以小治大什么的,必须有真凭实据才能弹劾罢免官员。不要以莫须有的罪名闹得朝廷各衙门鸡犬不宁,耽误政事。朝廷官员一被弹劾就丢官罢职,或者停职待参,要组成联合调查组调查核实,三司会审,再定罪,整个体系很严谨。

第二天,一早就收到消息,雁门关一个百人队,暗地里随匈奴使团,来到邯郸,这几天王璨一直在赶路,消息发到了潼关,可是王璨已离开,消息就没有收到。这个时候来了个使团,看来他们所图甚大啊。目前还不知道他们到底有何目的,杨康在嘉兴南湖和郭靖比武看来有可能是一个掩护,故意放在明处的烟雾弹,掩盖其真实目的。

王璨下令由暗转明,把一切放在明处,反而能更好地防止使团成员做一些小动作,把使团放到太阳底下,一切按正规套路来,田丰也派出礼部官员接洽。州郡都有一套班子,吏户礼兵刑工等各部门齐全的。就说是为了保护使团成员安全,进行严密看护、监控。又过了一天,郭靖的师父江南七怪终于赶到了。

在关外道路不好走,江南七怪还能勉强跟上杨康一行人,也只是远一点跟着,杨康等人有大军护送,七怪的武功不到天级境界,武功最高的也就是柯镇恶是地级中期,双目失明以后,下降到地级初期的水平,七人合力才能到地级中期的水准,和丘处机这个地级中期斗个旗鼓相当,勉强打得过双目失明的梅超风,他们也不敢贸然靠近大军。南匈奴大军把杨康一行,送到雁门关外,大军止步,杨康一行入关。

江南七怪还打算等到了关内再动手,杨康有国书,使团通关的时间就快一些,等江南七怪过关,距离就拉开了。幸好七怪有郭靖孝敬的金银,七人打听到杨康一行的行踪,雇了一辆马车,要不然七人凭步行,武功再高,也得休息吃饭。关内马车行多的是,除了官府的军队的,民间货运、客运也发达,道路又好走,沿着交通大动脉,一路繁华。

江南七怪十多年没回中原,还以为改朝换代了,不对啊,要是改朝换代,民生凋敝,应该更加困苦才对,中原每次改朝换代都是如此,经济差不多都是五六十年才能恢复过来,再强大的朝代莫不如此,汉、唐、宋、明、清都是如此,包括现代,得经过几代人治理。七怪找人一打听,没有改朝换代,还是大汉治下,心里莫名松了口气。每次改朝换代几乎都是血流漂杵,在战乱之中,人命贱如狗如草芥。

这也是王璨温和改革的目标,王璨几乎是从来不大动干戈,不主动出击,动用一万人马的军队远征,在古代差不多要消耗十倍以上的民力,影响二十倍以上二十万人的民生。这也是王璨的军队一万人马,大约配备三千人左右的辅兵的道理,不从民间征召民夫,太影响民生了,又耽误农时。带着大量的民夫,大军的机动性必然很差,等于是把大军捆绑住了。你前进的太远,后勤就跟不上,你想撤退或者战略转移又动不了。你不可能把后勤辎重,把老百姓抛下就跑吧,自古以来也没有大将军敢这么干的,你的名声不要啦,你的正义性呢,你敢跑?你也成不了名将。

恢复民生的手段之一,修路。要想富先修路,你有资源或者生产出东西来,你得运的出去,才能产生效益吧,修路又能合理调配资源,俘虏、犯人、军队或者农闲的时候,你得给他们找点活干,人一闲着就容易出事,农民还能增加点收入。聚集到公路沿线,就业问题也好解决,就业机会多。把大部分人口束缚到土地上,这个国家或者民族要想持续强盛,几乎是不大可能的,无农不稳,无工不强,无商不富。

江南七怪一路上眼花缭乱的,新鲜事物太多了,我们这十年在草原上过得真是,一言难尽啊,错过了多少东西啊,只教了一个还没成大器的徒弟。十年的青春年华啊,为了无谓的争执,关外十年,有一丝后悔在心头略过。没有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大建设当中,改天换地的建设当中,公路沿线两侧不断出现的好多大标语:“劳动者最光荣”,“保家卫国的人是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中华民族要站起来!”,“不愿意做奴隶的人要站起来!”等等,江南七侠一路走,一路思索。

经过十多天,就赶到邯郸城,以往得需要一个多月。郭靖听王璨说七位师傅快到了,他们一路追踪杨康和梅超风,既然梅超风出现在邯郸那么你的七个师傅估计快到了。邯郸是南下中原腹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千年古城,冀州开发区靠近邯郸一侧,也成了冀州经济中心。邺城是政治中心,官员众多,偏严肃一些。邯郸又是交通要道,路过的一般都是在邯郸修整,看一看古都风光,感受一下廉颇和蔺相如的故事。人流量大,客运就发达,客运发达,客栈酒楼就多,造成了邯郸的繁华。

这也是王璨朝廷的发展策略,一般州刺史部都是双城策略,或者卫星城策略。增加城市群辐射面积,对分流人员,抑制土地价格过快上涨等等。目前看来效果还是不错的,土地价格涨幅不是很大,物价也在合理区间波动,不至于价格波动太快,对国计民生造成伤害。环城有环城公路,把客栈建在城里城外客流都很大,城里的偏贵一点,成本在那放着呢。城外的客栈、酒楼占地面积更大一些,居住生活等等也不显得局促。

这两天郭靖天天在城门口外等着,郭靖待七位师傅还是很孝顺的,从小失去父亲,他把师傅们当父亲一样,当然江南七侠中还有一位女侠,那就当成母亲看待。郭靖来中原半年多了,对中原地区的情况了解的差不多,要接从北边来的长途客人,只要到北城门不远处的长途客运站等着就行,短途的有短途客运站,两个客运站挨着一墙之隔,两个大厅也挨着,大厅里是候车室,出站口在候车室一边,挨着不远。

进城的公交马车,在候车室和出站口马路对面,有站点,你不愿意坐车,步行也可以进城,在大城里面步行有些费劲,要是只接一个人,你可以骑自行车来就行。这不是有七位师傅吗,七位师傅终于从出站口出来了,郭靖迎上前去,七位师傅正在东张西望,寻思着是在城外客栈住下,还是进城里的客栈休息,这时郭靖迎上来,师徒八人好一阵寒暄。

郭靖把师傅们领到他赶来的马车旁,没有去邯郸城外离太行山不远的丐帮分舵,而是去了丐帮经营的客栈,丐帮不再以乞讨为主,而是洗白白了,有工厂、客栈、酒楼,邯郸城里的小一些,在城外建的颇具规模,郭靖就是带师傅们过去居住,丐帮内部人员住,有折扣。郭靖贡献给丐帮一半身家,作为拜师礼,这半年也花费了不少,黄蓉这个当姑的给他指了一条明路,投资。不要坐吃山空,郭靖就用剩下的钱入股了这家客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