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别说,真的有老板非常好奇,请他过去品酒,魏风晨有强烈的感觉,自己可能会赶在被那个丙级球队聘用为青训队教练之前,成为职业品酒师。
品酒师是一个大忽悠遍地走的行业,Rson曾经是一个海洋学家,他退休后在加州的Humbold村经营一个酒厂,每年他都会从厂里选出最好的葡萄酒参加比赛。大多数年份,获奖结果都出人意料,有些获得金奖的白葡萄酒在其他比赛中表现却很差劲,这种情况在红葡萄酒上也一样存在。
评价酒的好坏虽然有主观的成分,但谁能获金奖看上去好像真的是一个随机事件。具有统计学背景的Hodgson想出了一个绝招:某些参赛酒会被用同样的杯子端上来3次,最后观察评委对同一种酒的评价是否一致。
这项实验从2005年一直持续到2013年6月,实验结果令人呵呵:即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品酒师对酒的判断也是非常好糟糕的。
每年的比赛中只有10%的评委可以对同一种酒的评价保持一致,而如果跟踪这10%的评委在其他年份比赛的表现,他们又好像失去了这种客观评价的能力。而评委绝不是业余的。他们的身份都是酿酒师、品酒师、评论家,是消费者眼中绝对的行家。
在Hodgson的实验中这些酒通过打分来评价好坏,最好的100分,最差的50分,大多数葡萄酒得分在70多分到90多分。前四年实验的统计结果发表在《葡萄酒经济》上,品酒师对同一种盲测的酒3次品尝结果打分的平均差值为4分。比如同一种酒,某位评委第一次品尝打分为90分,评价为“优秀”;一分钟之后品尝打分为86分,评价“还可以”;再过两分钟品尝,打分为94分,评价又变为“出色”。
上述情况还是只是平均值,有些表现差的品酒师对同一瓶酒的评价差异达到了正负10分,最先最好的品酒师也有正负2分。Hodgson随后统计了每年的竞赛情况,发现获奖呈现随即分布。
当然,Hodgson的研究肯定会遭到既得利益酒商的抨击。他只是其中一个敢于说出葡萄酒行业皇帝新衣的人,其他人就不多说了。
反正,大家记住这个数字:最优秀的品酒师,对同一瓶酒的评价相差正负2分。
现在,被蒙上眼睛的魏风晨,在一家葡萄酒庄园的老板面前,表演的是要对10瓶酒进行评价,其中同一瓶酒可能会被端上来三次,给出的分数分毫不差,精确到个位数。
然后,这位老板就被彻底震惊了,因为他见过很多顶尖的品酒师,从来没有任何人敢面对如此挑战。
先不说对方的资历,单单是这份评分的稳定性……不是天才,就是魔术师。当然就,西班牙人比较单纯,更相信这是天才。
一传十、十传百,加泰罗尼亚的葡萄酒界流传着魏风晨的传说,他的“档期”排的满满的,除了看球,空闲时间就是到处去喝免费酒,真是一个好工作啊。
他出场费不收,就是酒厂送一些好酒就可以了,所以,原来何大同的房间被他改造成了恒温的酒窖,好不容易才说服了房东呢,寄人篱下就是如此这般。
不知不觉间,戴月已经成了他经常联络的朋友,她虽然不在巴塞罗那,但经常打完一轮比赛,就问一问他输赢如何,本来打算输钱就趁机劝他弃暗投明,可是三轮下来,这个赌鬼的总赌本已经飙升到了34万欧元,戴月都开始怀疑人生了,难道真的有可以赢钱的职业赌徒?
这次戴月刚刚联络完,魏风晨就显摆:“最近经常去酿酒的葡萄园,美酒总是伴随着美景,就差美女了,我居然约到了一个照片上有90分的伴游,不知道真人会不会有你那么漂亮,我给你打92分。”
戴月:“颜值可以量化?”
魏风晨:“当然可以,我一个程序员同学当怂恿我把这个能力开发成程序呢,不过我还没想到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