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G杯——十段(有王立诚;有李昌镐)
春兰杯——天元(有李昌镐;有古力)
丰田杯——王座(两项均得的没有)
中环杯——碁圣(两项均得的也没有。顺便说一下,世界七大棋战均得过第一的只有李昌镐;而日本七大棋战均得过头衔的只有赵治勋,可见这两人的厉害)
话虽这样说,各大棋战应该说都是很重要的,厚此薄彼当然是不行的啦。
以上一大段,摘录自西子林;七大棋战这说法挺有意思的。
承德市有两种,一是名人战,一是天元战。名人战举办了两届,孟凡栋独霸;天元战举办了三届,第二届冠军是刘刚。不知道第一届冠军是谁?是不是孟凡栋呢?
下面重复列出朱元涛的对局记录。从这里面,也能看出很多来之不易的信息。
(1)胜江家瑜(2段)
(2)负余朝晖(3段)(第2)
(3)胜李铁如(1级)(第3)
(4)胜沈月(2段)
(5)胜张游(2段)(第4)
(6)胜刘刚(3段)(上届冠军,第5)
(7)胜孙铁红(5级)(第6)
首先,上届冠军刘刚只是本届第5,他肯定是输了两盘棋。
其次,余朝晖赢了朱元涛,还只是第2呢,肯定也是输了两盘棋。
有可能,第2到第6,都输了两三盘棋。
然后是,余朝晖升段挺快;之前还是3级呢,此际已经是3段。
再然后,高嗣没参加比赛,沈月却来了。回忆那时的情况,比赛期间,高嗣曾经前来观战,参与大家复盘研究。
那时候,高嗣高高大大,也非常英俊。说话声音听起来比较成熟。
其实,那时他也就是才14、15岁的样子,而看上去却非常像是二十来岁的青年人。
他没来参加比赛,推测,应该是上了高一,学习比较吃紧。
而沈月可能是比他小,还在上初二或者初三;另外,沈月应该是学霸级小###,完全不必担心学习成绩。
彼时,高嗣年纪虽小,却已经颇具霸气。
业余5段,当时承德独一份;说话分量就是不同。“研究室”里面,很明显就是以他为尊。
下围棋、下象棋这两个圈子,据观察,至少是承德市是这样的;棋力越高的人,地位相对就越高;大家有意无意地,都会暂时性地忽略彼此现实社会地位。
正常情况下,现实地位应该排第一,其次是年龄长幼。也许,全中国都是差不多这样。
别人不说,李铁如完全是这样的。他心里只在意对方厉害不厉害,尤其是比自己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