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九十三、山寺桃花(1 / 1)我爱迷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南山寺,坐落于灵坪镇三里外的莲花山上,由于寺院历史悠久,殿宇轩敞,又遍植桃树,素有“千年古刹”“花海佛国”的美誉。因为南山寺地处城镇边缘的交通要道,往来十分方便,所以香客如织,香火一贯鼎盛,加之寺庙每年出售大量桃子,更是收入不菲,因此,南山寺的百来位僧侣都富得流油,据说主持明慧和尚更是腰缠万贯,富甲一方。银钱迷人眼,财帛动人心。南山寺的情况自然落在某些有心人的眼里,成为一些黑道势力觊觎的对象。往年也时常发生几桩南山寺僧侣被某些黑帮山贼绑架勒索的情况,甚至还发生过一伙土匪明火执仗打入寺院抢劫的恶性事件;不过都由于南山寺靠近城镇,官兵来往迅速便捷,官府平素又与明慧和尚关系不错,因此,官府可以及时护卫南山寺,都没有造成寺院重大的损失。而南山寺的和尚们也是吃一堑长一智,就纷纷习武练功,组织了七、八十人的棍僧护法队,更是震慑了一些宵小之徒,再也没有遭受打劫抢夺的事件,因此,南山寺虽说称不上固若金汤,但也不是泛泛之辈可以轻易招惹的。

这次骇人的僧侣集体失踪事件,是发生在寺庙举行的“桃花节”之后的第二天夜里。据官方宣称,事发当晚南山寺附近没有听到任何奇怪的声响,也无人目睹到什么诡异的现象,当晚南山寺照例吟唱晚课,暮鼓声声,梵音缭绕,青烟袅袅,尔后一切归于空明寂静;但是,翌日一早南山寺周边的居民就察觉到情况不对,平日里悠扬的晨钟并没有敲响,咄咄的木鱼声变成了哑巴,扰人清梦的诵经佛唱化作噤声的寒蝉,“莫非这班秃驴在桃花节上收入颇丰,连夜清点银钱忙不过来,影响了歇息,导致耽误了早课?”一些犯红眼病的人如此嘲讽南山寺的僧侣,不过他们觉得事不关己,都嘀咕几句就倒头再睡,没有闲心去管南山寺的不正常现象。等到每日给南山寺送新鲜豆腐的牛二因无门可入,死劲敲遍寺院大门竟然无人应答时,方感到事情不妙,连忙火速禀报官府了。

先是灵坪镇的王里正率领一干衙役架梯翻墙而入,再打开两扇南山寺的正门,众人入内把南山寺仔细搜翻一遍,这才惊诧万端,寺院中无一处打斗痕迹,无半点血渍,瓜果菜蔬、油粮茶米一应俱全,僧侣的衣帽俱在,棍棒摆放整整齐齐,可是百来位南山寺的僧侣却不翼而飞,杳无踪迹。诡异!古怪!奇谲!如此骇人的事件真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王里正急忙呈报龙泉府,府尹大人安排能人巧吏携带一伙断案经年的捕快,接手这桩蹊跷事件。然而任凭这群断案高手查验勘探,还是如蒙头的苍蝇般找不到方向,府尹只得求助于玄灵仙宗,仙宗考虑到此事可能涉及邪修妖魔等势力,自然不敢怠慢,即刻安排数位内门长老和供奉联袂办案,岂知依旧了无头绪,只得当做一桩未解之谜回报仙宗,这桩怪事就这样不了了之,徒沦为南来北往的商旅言谈的一桩奇谈轶事。

张航缓步走在前往南山寺的路上,头脑中梳理着收集到的南山寺的情况,由于路途颇近,他没必要施展轻功,而是一大早当做散步般向南山寺走去。小时候,张航也曾跟随母亲到南山寺烧香拜佛,对于这座闻名遐迩的寺院并不陌生,他也并未觉得自己有能力解开仙宗都没能解开的未解之谜,只是在见识过各地蹊跷古怪的事情后,没想到自己的家乡也会出现这种离奇的事件,有必要一探究竟,即使最终没能解开这个谜团,也并不遗憾,因为他知道天地间确有许多未解之谜,浩瀚宇宙,无垠星空,就算金仙道祖也未必勘破其间的奥秘,但是既然碰上了,也无法做到扭头无视,应该正视面对,也算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

沿着莲花山的石径拾阶而上,只见道旁的山坡山田中尽数遍植碧桃,桃之夭夭,灼灼其华,如云霓彩锦般的桃花次第绽放,簇拥云集成粉色的花海,令人叹为观止,却未见有游客赏花踏青,可见南山寺事件已经吓破了世俗之人的肝胆,让人舍美景而去,避之唯恐不及。张航知道整座莲花山都是属于南山寺的范畴,这漫山遍野的碧桃都是南山寺的产物,从山脚开始的碧桃树上已经结出了毛茸茸的小果,只是越往山上的碧桃结果的时间越晚,而桃花也开得越绚烂,当花枝簇簇的山腰处露出黛瓦黄墙,飞檐斗拱的一角的时候,张航知道南山寺到了。

寺院的大门洞开,张航抬头看了一眼大门门楣上的南山寺三个透着古朴沧桑的鎏金大字,抬脚走了进去。寺院钟楼、鼓楼、金刚殿、罗汉堂、藏经阁、大雄宝殿、珈蓝殿、观音阁、斋堂、精舍等建筑一应俱全,皆古香古色、造型优美,透露出千年古刹的底蕴;寺中没有一株碧桃,青色条石铺装的大道两旁是森森的古柏,各座建筑间的花圃中则花木扶苏,百花争艳,唯独没有风姿绰约的碧桃,看来是审美疲劳的缘故,所以寺院中反而不植碧桃。蜜蜂嗡嗡轻舞飞扬,彩蝶翩翩扑扇着翅膀,偌大的寺院空无一人,给人一种虚幻的不真实感。

“当!”古寺的钟声骤然撞响,把张航的眼光转投向高耸的钟楼,只见钟楼的高墙上屹立着一个身影,双手抱胸俯视着自己,正是王彦。“磨磨蹭蹭到现在才到,胆小不敢来就不要逞强,我都把整座寺院转悠了一遍啦!”王彦冷冷地对张航说道,语带轻视嘲讽。“请问王仙主可有收获?”张航不卑不亢地问了一句。“去!仙宗和官府的人都差点没把南山寺翻了个,也没查探到蛛丝马迹,我怎么可能闲逛一下就有收获。”王彦用看白痴的眼光看着张航,心想要不要乘机给他吃点苦头,或者索性把这小子干掉算了,反正这里也不可能有目击证人;不过旋又想到自己身为修士既然答应了他勘察案件,还是先找找线索,自己要收拾他还是有大把的机会的。想到这里王彦从钟楼上飞掠到寺院外头,他想找附近的村民问问情况。而张航则先把寺院泛泛地走了一遍,最后落脚到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做为整座寺院的主建筑,无论从规模或者格局上,都是首屈一指,是最为壮阔、最为轩敞的建筑,大殿中塑有三尊古佛,皆身高逾丈,泥塑金身,宝相庄严,大殿两侧则坐落着十八尊造型各异的罗汉,虎虎有生气,栩栩如生。佛前供奉的花果已然枯萎,蒲团香案宛在,不见了青灯下敲击木鱼的和尚。张航绕着三尊古佛细细查看,确定没有任何机关或暗室藏于古佛身上。塑像的台座上张航也细细查探了一遍,没有任何异常,看来仙宗的人肯定都搜查过了,自己确实是没必要多此一举。于是张航在想有什么地方会是勘探人马容易疏漏和忽略之处呢?自己能想到之处,那些侦探肯定都能想到,真的没必要做这个无用功。还是先去藏经阁看看,或许了解一下寺院的历史更有助于分析造成这种事件的原因,唯有从源头上查起,看看这种诡异的怪事有没有在寺院的历史上留下相关的征兆,而不是急于找出建筑中可能存在的机关暗道。

藏经阁高达四层,是廊柱结构的阁楼式木制建筑,位置在整座寺院的后半部,整体环境较为偏僻清净,藏经阁后面有一个湖泊,水光潋滟,莲叶田田,湖泊虽然不大,但倒映天光树影清凉宜人,即可为在藏经阁看经读书之人养眼舒目,又可为藏经阁提供救火的水源,是个很不错的布局。藏经阁的一楼到三楼中存放的都是各种佛经,唯有四楼的藏书中有一些杂书,但也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医书或桑农书籍,没有特别之处,有一本《龙泉府拾遗录》引起了张航的注意,因为里头竟然有两处记载了与南山寺有关的记录,其中一则云西竺和尚鸠摩罗云游至龙泉府灵坪镇附近的莲花山时,看到山体宛如九瓣莲花含苞待放,遂云花开见佛,此山与佛主有缘,就此在莲花山中柱杖清修,广收弟子化缘修建起南山寺云云;另一则说当初西竺和尚鸠摩罗在坐化之前,为了防止他的一条蛟龙灵宠无人可降服,等他坐化后难免遗祸人间,遂把蛟龙用陨铁锁链困锁在莲花山的一处水潭中,因此莲花山的那处水潭就被称作锁龙潭,后来鸠摩罗坐化后,南山寺的僧侣每日诵经拜忏不断,就是为了用佛法弱化蛟龙的恶念,企图感化超度凶蛟云云。

张航正是默念书中的记载与南山寺的案件有无关联时,眼角余光突然瞥见楼下的湖泊水面时,好像看到上面有许多的桃花瓣,张航放下书籍,把头伸出楼阁定睛看向湖面,没错,确确实实是有许多桃花的花瓣。南山寺就是广植碧桃,现在正是花开正艳的时节,湖泊水面落英缤纷有什么问题吗?不对!张航猛然跳了起来,桃花只在山寺外盛开,寺院里头一株都没有,湖泊远离外面的桃树怎么可能有如此多的艳丽花瓣洒落水面?难道是被狂风吹袭过来的?是有这种可能,不过湖畔上和寺院的其他地方为何不见一瓣花瓣?张航居高临下寻视着湖泊周边的地域,居然没有一朵残桃花,而湖泊的水面上却偏偏有粉嫩鲜润的花瓣,这说明了什么?考虑到昨夜曾有大雨,一个设想在张航的脑中成形:昨夜莲花山风嚣雨狂,朵朵碧桃的花儿不堪袭扰,纷纷坠落飘零,绿肥红瘦,于是,莲花山的各个山涧中、水潭里、沟壑上……芳华凋零,落花成冢,其间有一道暗流连通寺院中的这口湖泊,暴涨的水流裹挟着鲜花的尸体冲进了湖泊。

湖泊中的桃花瓣说明了湖泊连通寺院外的水流,那么寺中的僧侣们的失踪会不会与其有关呢?张航无意识地摇了摇头,不可能,谁能逼迫百来位僧侣自动走进湖泊中的暗道里,而不发出任何声响呢?除非是他们自己愿意的!咦,如果僧侣的失踪根本不是他人造成的,而是他们自己愿意的呢?那么不动声色不就可以做到了吗?这也不可能,僧侣们如果想悄无声息的离开寺院,可以从寺院的后面离去,而只要留下一人关好后门,然后随便从围墙翻越出去也是可以的呀,不一定非得潜入水底离开。再说仙宗的修士和官府的捕快已经仔细查找过寺院的各处,这处湖泊肯定被认真地探查过的,应该遣人下到湖泊中查探和使用神识扫查过的,如果有什么暗道水沟,肯定逃不过办案人员的眼睛。可是那些花瓣是什么鬼?难道是王彦这小子在捣蛋?在故弄玄虚干扰自己查案?

想到这里,张航再无心思精心看书了,他直接从藏经阁的四楼一跃而下,跳到了湖畔,捞起了几片落花,放在鼻下嗅一嗅,淡淡的花香浮绕,好似这桩案件一般若有若无,扑朔迷离。张航跃到寺院的围墙上,沿着围墙走动,当走到寺院大门侧的围墙时,张航看到王彦从山下飞掠上山的身影,他肯定是去附近调查乡民,这又要往何处去,那么那些花瓣不是他洒在湖泊里的,王彦把精力都放在寺院外面,看来有自己的一套破案的想法。张航就想起所谓的锁龙潭,去那里看看有没有什么线索。锁龙潭距离寺院不到一里,也在莲花山中,张航很快就找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