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十一章 壁垒自森严(1 / 2)远处白云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周恒所部的羽林军,有三个师已经先后渡海而来,其中第一师登岸之后并没有急着向南,而是在周恒的命令之下转往訾水东岸,在那里接收从辽东运来的粮食辎重等。接着,其他两个师也先后登岸之后,周恒才下令,骆承明麾下的羽林军第三师,全速赶赴熙川城与敌接战。

从西海岸至熙川城,近三百里路途,地势平缓,便于大军行动。但是沿途情形,令人头痛,到处是流民,一片混乱,缺少官员调理事务,很多地方都是靠士子乡贤自发地组织起来约束大家。军队沿途也难以筹集军粮,因为缺少马车,口粮等都只能靠军士自己携带,骆承明担忧供应不力,下令军队减为每日两顿,如此一来,行军速度自然也就快不起来。

东唐军曾经有过四日急行军三百里的辉煌,这回却花了七日工夫,他们赶到熙川,就立即投入了战斗。在打托军的又一次攻势之后,骆承明进城与李承顺会面:“城中积粮,还有多少?”

“粮草尚能支撑半月余,只是缺少医官药品,伤患太多,不及救治。”李承顺父子都是浑身脏臭,双目血红,十分憔悴不堪模样。赶来与李氏父子会合的泉俊武箭创未愈,如今依然躺在榻上,不能作战。熙川城内,士气甚为低落。

“骆将军所部,有多少兵力,粮食可够?”

“我部渡海之前补入了不少除役老卒,眼下有一万三千余人。”骆承明道,“只是粮食不够,仅能支应五六日。战事不能久耗,明日咱们就合兵出战,如何?”

李承顺父子对视一眼,然后犹豫道:“我部能战之兵,眼下仅有万余人,守城尚可,出击恐怕兵力不足也。不知上国主力大军,何时能赶到?”

“足够了!”跟随骆承明一道进城的巡检伍中柏果断道,“狭路相逢勇者胜,贼兵攻城许久,定然疲惫,士气不振,我当一鼓作气摧破之!”

次日,东唐、新卢两国军队冒雨向倭军营垒发起攻击,菊亭孝三所部虽然顽强抵抗,营垒仍然被攻破。经过一日激战,倭军损失三千余人,菊亭孝三不得不向东面的山区退却,预备在水田一带重整兵马。

南面向德川城发起攻击的菊亭四郎所部,也遇到了麻烦。大雨气,双方弓箭都无法使用,倭军顶着滚石擂木攀城,他们无法使用箭矢向城上反击,伤亡很大,连续五次冲击无果之后,菊亭四郎只能下令停止进攻,就地扎营,等待气好转。

雨一直在下,北面传来了东路军撤走的消息,菊亭四郎害怕自己的军队陷入两面遇敌的险境,只能沿着大同江向上游撤退。

大雨同样也阻滞了东倭西路军对安州的进攻,向祖才率领着燕州军第三师登岸之后急速行军,于三日之后进入安州城。

与向祖才一道进城的谢文谦接掌了营州军各部的指挥权,留在城中的傅冲询问道:“燕州军就只来了一个师么?”

“水师所有船只,以及燕州的全部大民船,皆被征用,也只能将六万兵马渡海送来,这已经是竭尽全力了。”向祖才解释道,“其他各师,只能转行营州,自辽东跋涉而来!”

他风尘仆仆,显得很是疲惫,却将粟清海拉过一边,悄悄道:“粟兄弟,你恁地糊涂!行军进退,主将专决,你如何还被元珍农那老匹夫牵着鼻子走?他教你入柳京,你就那么老实听话?若不是营州军贸然南进,又岂会给倭贼以可乘之机!”

“是,在下一时犹豫,以致今日被动局面。”粟清海心情沉重,“粟某真是百身莫赎。”

“倒也不用过于自责灰心,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向祖才连忙安慰他道,“都帅将粟兄弟留在战训司,可见就是存了将来起用的心思。且耐心等待时日罢老哥哥倒想请教,眼下情形,当如何处断为好?”

“让谢统管率营州军两个师出城向东去德川。安州当面之敌,地处平原,易于集粮。东面渐为山地,粮草筹集转运都是不便,当先为摧破之,此为扭转战局之关键一环。”粟清海恢复了精干冷静的神色,“向统管率部守城,等着燕州军各部赶至,再做计较。”

“区区万余人,守得住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