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哦,那我让马小跳给你们背上去。”
柳静挂掉电话,朝马小跳道:“小跳,你用上次跟老爸登山买的炖锅装吧,然后再用隔热登山包背上山,爷爷他们太忙,没时间下山吃。”
闻言,马小跳浑身一颤,那锅净重1kg,再放满搅拨粥恐怕得有十斤重,再加上登山包,爬到山上岂不是得累死?
累也就算了,体重因此而下降就不难受了,中午这一顿很有可能就白吃了。
想到这里,马小跳心中有点难受,不过爷爷奶奶辛苦半日,让他背锅上山也是应该的。
…华丽…分割…
马小跳家距离大尖山不远,总共也就五分钟的脚程,不过马小跳身体瘦弱,背着十斤多的大包,再加上今天毒辣的日头,走到山脚下已是浑身冒汗,气喘吁吁。
三人各自顶着草帽,透过圆弧形的帽檐看着这座不高的山,深青色的山体,由东至西连绵几公里,穿着各色衣衫的人们在山上留下一道道蚂蚁般细小的身影。
山上还插着二十多面红旗,红旗四周各围着一圈长长的黑网,一片网便代表着一处杨梅园子。
山脚下有一片停车场,停满来自华东各地的汽车,其中挂着沪市牌照的车辆尤其的多。停车场停不下,大路两旁也停了两列汽车,直延伸到南面的交叉路口。
最北面,也就是最靠近大尖山的路上,是种植户早早便占据好的摊位,摊位上大多只有一两篮杨梅,都是给游客试吃用的。
游客喜欢,那便直接上山采,要多少采多少,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的保证杨梅的新鲜。
当然,也有喜欢在镇上公路旁拦车售卖杨梅的农户,这些杨梅是老早便采好的,往往价钱便宜。
但绝大多数都只是做了表面功夫,上面一层好看好吃,下面内层要么是地上捡的烂杨梅,要么便是没熟透的酸杨梅。
很多外地游客不知道其中猫腻,经常会因为贪图便宜、省力、省时而上当受骗。
所以说,杨梅要上山采,虽然累了些,但这样才能放心的吃。
马小跳背着锅,当先向西面行去。大尖山分西山和东山两个山头,马小跳的爷爷马宝根在两个山头都种有杨梅,搭了两个杨梅园。
东山的园子不高,种得是大个的东魁杨梅,大的可以和乒乓球媲美,成熟时乌黑发亮,甜中带点微酸。
西山的园子要高出不少,上面不仅有东魁杨梅,还有个头小巧的碳梅。
现在是六月底,早熟的碳梅已经采摘完毕,杨梅市场已然是东魁的天下。
陆关关跟在马小跳身后,眼睛直愣愣地盯着那只登山包,仿佛在怕里面的搅拨粥会自己飞走。
尽管只是帮着拿了一把筷子,但她红彤彤的脸上已也挂满绿豆大的汗珠,两绺细蛇似得长发在两颊蜿蜒。
柳静提着两个红塑料袋,左手提着装有两大瓶冰红茶,这是给爷爷奶奶补充水分用的,而且在冰箱里冰镇了半小时,喝上去会很清爽。
右手里是六个大碗,一人一个,多出来的那一只是备用的。
上了山路,便更加闷热,风本来就小,经过树枝树叶的遮蔽几乎透不进来。马小跳和柳静习以为常,初次登山的陆关关则有些不习惯。
每往上走十多米的山路,陆关关就会从马小跳登山包的耳朵里揪出自己的小水杯,咕嘟咕嘟喝上两口,然后又耗尽全力将它放回原处。
陆关关每次喝水,马小跳都必须停下等待,这样一来便更加的累。
如今的马小跳好像在跳到湖里洗了个澡,全身上下都是湿哒哒的,汗水像一道道小溪向下流淌,衣衫紧绷绷地裹在身上,令他十分难受。
“真想把包给丢了。”马小跳心里这般想着,但里面是爷爷奶奶的中饭,他要是敢丢掉,绝对会被老妈踹下山去。
走走停停,好不容易才到了园子里面。
此时马宝根正和老伴乔新凤坐在树荫底下闲聊。
“唉,糊涂仙走了没?”
马宝根朝杨梅林深处看去,压低声音问道。
乔新凤往自己嘴里塞了两大颗杨梅,同样低声说着:“没呢,还在树下捡杨梅吃呢。说真的,这人也是可怜……”
“爷爷奶奶,我们来了!”
乔新凤正欲继续往下说,听到近处传来的喊叫后,黑黄的脸上顿时爬满笑容,即将脱口的话也因此忘得一干二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