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6章 人事调整一(1 / 2)行风散月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对于情报组的调整只能算微调,但是这样在进行精简行政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游戏二组的地位。

情报组进行级别上的降级则是为了掩盖刘莽真实的野心,情报二组的普通成员的能力还要进行优胜劣汰,底细要进行详查,忠心也要进行考察。

虽然以后很多大事方面用不到这些普通成员,但是档案的管理以及保密,这些人就是最底层,也是一个部门最容易被自家忽略,被对手收买而造成企业集团大规模损失的部分。

刘莽讲完这些之后就坐了下来,小莫宣布会议中间休息十分钟。

虽然刘莽在做早操的时候,给手下几个大佬通过气,只是具体的调整没有说,所以不管是下面的管理,还是台上这几位管理,都需要有充分的时间去进行思考。

没有最理想的体制,只有不断变得完美的体制。

秦国率先进入封建社会主义之后,它的军功爵制让它能够灭六国,一统整个中原。汉武帝时代发明出的察举制制度之后,留下了“国恒以弱灭,而汉独以强亡”的感慨。

之后在曹操开始提出执行,曹丕完善的九品中正制又取代了察举制,使得英雄尽逝、竖子成谋的后三国三国时代,魏国可以灭吴蜀两国而一统中原。而后也依赖这个制度,拥有了华夏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马与王,共天下”的二党执政的传说。

三方面都有各自的弱点,所以在兴盛一个王朝之后弱点也无限暴露造成了最后的朝代覆灭。

只有始于隋炀帝杨广,传承与唐太宗李世民,完善与武周武则天时代以及唐玄宗李隆基的科举制度,成为了后来华夏史上人才选拔最经典的制度。

所以才能诞生“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以及“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自信。

这样的制度被封建王朝视之为经典,套用了1300多年之后终于随着清王朝的灭亡而烟消云散,科举制度被废除。

只是,经典之所以能成为经典不是因为这个制度有问题,而是因为时移世易,制度一成不变,那就只能被淘汰。只要进行一定适当的调整,就能复活归来,就如同佛祖入灭而能显世,耶稣被钉死而上帝无所不在,儒家在焚书坑儒,叔孙通忍辱传道,董仲舒阿谀奉承修改而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

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被西方国家视之为金科玉律,在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改之后,为西方国家所用,为他们遴选了大量的人才,也为他们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而在中华大地,科举制度已经在华夏消失了将近一个世纪之后华夏引进了西方国家的人才选拔制度之后才发现。这个西方国家使用的人才选拔制度,其本质依旧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这不能不感慨古人智慧的同时,也对于这样一个啼笑皆非的结局感到悲哀。

所以,刘莽在前面把各个部门的职能不断进行分割,专业化,只是现在又把一些部门进行合并,都属于不断的调整工作室的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