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第二日,夏侯惇带着武将对曹操进言道:“辽东太守公孙康,久不宾服。今袁熙、袁尚又往投之,必为后患。不如乘其未动,速往征之,辽东可得也。”
曹操却笑:“不烦诸公虎威。数日之后,公孙康自送二袁之首至矣。”
诸位将领狐疑,却说曹操就在易州按兵不动,等候几日,夏侯惇私自催促曹操,说:“如不下辽东,可回许都。恐吕布,刘表生心。”
曹操对着夏侯惇,神秘道:“待二袁首级至,即便回兵。”
他话才落,忽然外头有人报:辽东公孙康派人送来袁熙、袁尚的头颅。使者进来看见曹操,呈上书信。曹操大笑:“不出奉孝之料!”
他打开郭嘉留给曹操的书信,信中写有遗计:“今闻袁熙、袁尚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
夏侯惇等人闻言惊诧,原来真的是有算无遗策之人。
却说袁熙、袁尚当时兵败,引数千轻骑奔向辽东。此时的辽东太守已经不是公孙度,而是他的儿子公孙康了。当他听闻袁熙、袁尚来投时,着急本部文武商议此事。公孙康的族弟公孙恭说:“袁绍在日,常有吞辽东之心今袁熙,袁尚兵败将亡,无处依栖,来此相投,是鸠夺鹊巢之意也。若容纳之,后必相图。不如赚入城中杀之,献头与曹公,曹公必重待我。”
公孙康摇了摇头:“只怕曹操引兵下辽东,又不如纳二袁使为我助。”
公孙恭是一个降曹派,他对公孙康说道:“可使人探听。如曹兵来攻,则留二袁如其不动,则杀二袁,送与曹公。”
不论是公孙康还是公孙恭,其实都没有什么争霸天下的野心。毕竟辽东实在是太远了,远离中原。而他们对袁尚和袁熙的到来也有警惕。
却说袁尚和袁熙两人到了辽东,秘密协议:“辽东军兵数万,足可与曹操争衡。今暂投之,后当杀公孙康而夺其地,养成气力而抗中原,可复河北也。”
很显然,两人还有打辽东兵马的打算。公孙家治理辽东两代人,也算是开过疆土,人口有五十万户。这个力量,如果放在中原来说不过是中下游。但是却成为两个兄弟的最后稻草。
两人去求见公孙康,此时的公孙康正在听从公孙恭之言,派遣探子打探曹操的动静。不愿意去见二袁,推脱有病。而等到细作回来时,对他禀报:“曹公兵屯易州,并无下辽东之意。”
公孙康大喜,准备把二袁的人头献上给曹操。
他先让人埋伏在大堂之中,遣派使者寻找袁尚和袁熙,邀请入宴。两人大喜,觉得光复河北有望。他们来到府中,正是天气严寒之时,袁尚想要座位厚一点皮毛,毕竟天实在太冷了,说:“愿铺坐席。”
公孙康大笑:“汝二人之头,将行万里!何席之有!”
二人大惊,还来不及反应,便是被公孙康的手下砍下人头,直接送到易州。才会有此事。
辽东既定,整个天下大势又重新陷入了平静,吕布惊诧于曹操在北方的功勋,不过并没有放在心上,此时的他正在努力消化自己吞下的一半冀州。袁尚的骚操作太多,获利最多的其实是吕布,而不是曹操。
只不过北方没有了三足鼎立之势,不论是对曹操还是对吕布来说,这都算是喜忧参半的事。值得欢喜的确实是没有了牵制,但两个人,注定只能有一个胜出。天下大势已经明朗,不论是谁倒下,再也没有复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