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孙策听闻崔琰说吕布要联合东吴为外应,共击袁、曹,不由大喜。他知道,对江东来说,孙家是外来的统治者,如今各处世家对孙家的统治认可,全是建立在对孙策的认可之上。这固然是孙策的成就,同时也是孙家的隐患。一旦孙策战败,那么江东统治岌岌可危。
但不论是袁绍,还是曹操,都可以说是当世人杰,即便是孙策有霸王之勇,但是要打败其中一方都不容易。但此时正是袁绍和曹操的虚弱之际,可谓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袁绍肯定没有想过自己和曹操相斗,会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无疑给了起于微末的孙策一个机会。
尽管他再不喜崔琰帅气的脸,但不得不说,崔琰的到来是一件好事。孙策命人在城门上摆酒设宴,款待崔琰。正在饮酒间,忽然诸多文臣武将私语,孙策疑惑问何故,有人回答说:“有于神仙者,今从楼下过,欲往拜之耳。”
“竟是有人称神仙,我倒要见见何等人物?”
孙策起身,站在城楼上下望,见到一道人身披鹤氅,手携藜杖,就站在路中间,百姓都焚香拜在两旁。孙策见状,不由想起十余年前黄巾一事,大怒:“是何妖人?快与我擒来!”
左右禀报他:“此人姓于,名吉,寓居东方,往来吴会,普施符水,救人万病,无有不验。当世呼为神仙,未可轻渎。”
孙策听完,怒气愈胜:“速速擒来!违者斩!”
他的兵士同样听过于吉的名声,然而见孙策如此模样,只能将于吉带上来。但是兵士也不敢得罪于吉,只是将他搀扶在楼上。孙策见此,更怒:“狂道怎敢煽惑人心!”
于吉淡淡道:“贫道惟务代天宣化,普救万人,未曾取人毫厘之物,安得煽惑人心?”
孙策冷笑:“汝毫不取人,衣服饮食,从何而得?汝即黄巾张角之流,今若不诛,必为后患!来人,将此獠捉下斩首。”
听闻于吉要被孙策问斩,张昭连忙劝道:“于道人在江东并无过犯,不可杀害。”
“此等妖人,君杀之,何异屠猪狗!”
百官文武都为之求情,崔琰也在劝,说:“于道人曾在长安开设道场,救济诸人,温侯待之如上宾。杀其一人而失民心,君不可为也。”
孙策的怒气稍稍平息,但是碍于面子,却也不想当场放了于吉,而是将他关在牢狱中。而出了这件事,他也没有招待崔琰的心思,让人将崔琰送到驿馆中休息。崔琰临走时看了孙策一眼,不知怎么回事,他觉得这次出使江东,会失败。
却说孙策回到府邸之中,已经有人讲此事告知孙策的母亲吴太夫人,吴太夫人心忧孙策杀于吉会失了人心,让人唤其入后堂,说:“吾闻汝将于神仙下于缧绁。此人多曾医人疾病,军民敬仰,不可加害。”
然而此举更是激发出孙策的逆反之心,作为一个诸侯,他知道治下有威望过高的人并不是好事,毕竟张角之事还历历在目。他对吴太夫人回复:“此乃妖人,能以妖术惑众,不可不除!母亲勿听外人妄言,儿自有区处。”
他让狱卒将于吉带出来,然而又得知狱卒因为敬畏于吉,去其枷锁,等到孙策来唤于吉时才给他戴上镣铐。孙策大怒,痛责狱卒,仍然让于吉下狱,并吩咐谁也不能将镣铐取下。
于吉问:“吴侯囚老道在此,可是没自信?”
“笑话,我孙策转战江东,怎会没有自信。”孙策淡淡道:“我只是不想诺大的基业,被人蛊惑生乱罢了。”
他走出牢狱,隐隐之中听于吉说:“君乃雄主,奈何非天命之人。”
第二日,孙策正在府中休息,张昭等数十人连名作状,拜求孙策,释放于吉。挑动孙策的肝火,他大怒:“昔南阳张津为交州刺史,舍前圣典训,废汉家法律,尝着绛帕头,鼓琴烧香,读邪俗道书,云以助化,卒为南夷所杀。此甚无益,诸君但未悟耳。”
张津乃是南阳郡人,是促成何进和袁绍联手讨论谋杀宦官的关键人物,崇尚道教到达废弃律法的地步,然而依旧被南蛮所杀,可谓是天下笑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