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没有想到,曾经横行至不可一世的董卓就这么死去。而当吕布出现在长安时,许多人这才明白是早有预谋。
诸多朝臣望向王允,王允眯着眼,对刘协拜道:“陛下,老臣不辱使命,董贼除矣。”
只见刘协哈哈大笑,道:“好,董贼已死,司徒当为首功。”
那些被董卓压迫的人拍手称快,而依附董卓的人顿时心如死灰,只是,如今大势已转,许多人开始歌颂王允,夸他足智多谋。
终于,一个老臣忍不住问:“董卓已死,不知余部作何处置?”
王允沉吟一声,道:“此辈无罪,从其主耳。”
他说完,许多人舒了一口气。能为君主守节者,毕竟只是少数,在场上许多人为了权势,或者为了保其性命,依附董卓。王允同样知晓如此情状,而现在并不是追责的时候。
董卓死后,李肃开始接管余下军队,对着麾下大呼:“助卓为虐者,皆李儒也!谁可擒之?”麾下军队应声前往,却见李儒府上燃起熊熊大火,待火扑灭后,他们入府中搜寻,只找到了李儒的妻儿,而他本人却是不见了。
同时,王允命皇甫嵩率领精兵五千,前往鹛邬,等皇甫嵩才到半路,却见鹛邬点起大火,火光冲天,他面色一沉,却被前面两千骑兵拦住去路。原来是董卓死时,吕布便让曹性奔赴城郊外,点燃大量的湿皮草,冒出黑烟,张辽见状,连忙率领军队攻入鹛邬。那时的鹛邬尚且不知董卓身死的消息,只有一些士卒百无聊赖,被张辽用计调开,然后杀死。
他命五百斥候在周围打探消息,让跟随而来的雷铜率两千骑兵驻守在长安通往郿邬的道路上,剩下的人去搬运物资。吕布曾吩咐过,来鹛邬后,只需要去抢物资,至于其余人若无反抗,便不必侵扰。捉拿董卓余孽的功劳,他们不稀罕去领。
此时的天子大宴群臣,命军士将董卓尸体以火置其脐中为灯作乐。现在的吕布正在和曹性、典韦等人,参与庆功。他还有一个不得离开的理由。
当董卓的尸体被点天灯时,在座中人无不拍手称快,唯有蔡邕不由叹息一声。董卓生前重用与他,他也知晓董卓惹得天怒人怨,有此下场也算是咎由自取。只是还忍不住为其惋惜,倘若董卓生前能将他的话听进去,该有多好。
却见王允见到蔡邕叹息,不由大怒,当场指责蔡邕:“董卓,国贼也!祸国殃民罪无可恕,汝身为天子臣民,应从大局考虑,以国为本,声讨国贼。不料汝念及其私,竟感痛惜,汝欲从贼邪!”
只听他大喝,道:“廷尉何在,将此撩押下问罪!”
蔡邕脸色难堪,有口难辩。见王允神色整肃,大义凛然,又想自己未完成的汉史,便陈辞谢罪:“邕虽不才,亦知大义,岂肯背国而向卓?只因一时知遇之感,不觉为之一哭,自知罪大。愿公见原:倘得黥首刖足,使续成汉史,以赎其辜,邕之幸也。”
太尉马日磾同样求情:“伯喈乃旷世逸才,学识渊博,见多识广。尤其是对本朝了解颇多,他不过一时感伤,应当给予机会,续写汉史。况伯喈以忠孝闻名士大夫中,判莫须有罪,恐有失众望,不服人心。”
王允反驳:“昔武帝赦司马迁,让其成谤书,流传于世。如今国势衰败,诸侯尚不尊天子,百姓不知有汉。岂能让蔡邕同司马迁般,毁谤天子,既对教化无益,又使吾等被人指责。”
他欲要将蔡邕带走立威,却见吕布淡淡开口:“王司徒,天子尚在此处,司徒所为不妥吧。”
王允闻言,见到在中间的刘协面色铁青。
他连忙道:“老臣失态,请皇上恕罪。”
刘协摆了摆手,道:“无妨。”
却见吕布道:“禀陛下,蔡议郎为董贼哭,此举不妥,然则押下入狱也罪不应当。臣建议削其官位,贬为庶人,既让罪人受到惩处,又让天下人见到陛下的胸怀。”
刘协一听,觉得有理,不过他也明白如今的他还需要别人扶持,并没有马上就开口,而是问向王允:“司徒,卿觉得如何?”
王允和蔡邕其实并无私仇,他不过是想要处置其立威。故此不论是谁求情,他都打定主意不答应。然而吕布便又不一样了。虽说朝堂诸公,多的都是两千石的公卿,然而吕布不同,他坐拥一州之地,麾下兵马健儿有十万之众,便是比起董卓也不遑多让。
且不要说,吕布冒险来长安诛董,事迹传出将会有无尽的声望。而且他是为了帮王允才来的,这不能不认。
王允说道:“一切听陛下的安排。”